朗誦“兒歌”除了技巧是一項很重要的學問以外,作品如何選擇也很重要,朗誦兒歌的作品選定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是否能對這首兒歌有興趣并帶有真情實感的朗誦出來,請看下面的文章吧!
選定作品之后,還要分析兒歌的主題思想、語句特點,并且要自己朗誦幾遍念準字音,如果遇到一些發(fā)音沒有把握的字詞,最好查一下字典,還要注意到自己的音韻、節(jié)奏,整首兒歌都要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誦。
家長先要為孩子示范朗誦1、2遍,使他們對整首兒歌有初步的印象,以引起孩子學習兒歌的興趣和愿望,這也是學習兒歌中的語音,體會作品思想感情的關鍵。所以朗誦要咬字清楚,語音正確、富有節(jié)奏,感情充沛,有一定的感染力。朗誦后,可以問問孩子:“剛才兒歌里說了些什么?”“你聽到媽媽念了些什么?”等,即使孩子回答得不完整或順序顛倒也無妨。
示范朗誦以后,孩子大體上能了解兒歌的內容。但有的兒歌言淺意深,為了幫助孩子進一步理解兒歌內容,我們可以適當地解釋一些生疏難懂的詞句,讓孩子觀察與兒歌有關的景物和圖片。家長可以用動作來表演兒歌,將兒歌的內容編成一則短小的故事,或者圍繞兒歌的內容提出一些問題。如朗誦《三個好孩子》后,可以問:“兒歌里有哪三個好孩子?”(紅紅、珍子、冬子)“為什么說他們都是好孩子?”(因為他們互相幫助)。又如朗誦《我的小鼓響咚咚》后可問:“兒歌里的“我”是誰呀?(一個小朋友)“為什么叫小鼓別響了?”(妹妹睡在小床中)“小鼓它說懂懂懂,它懂了什么?”(要關心別人)。再如朗誦《小熊過橋》后,問:“小竹橋為什么會搖搖搖?”(因為竹橋軟,小熊身體重),“小熊走到橋上為什么心亂跳?”(膽小,害怕)“頭上烏鴉為什么哇哇叫?橋下流水為什么嘩嘩笑?”(嚇唬小熊,笑話小熊膽。“這時誰來幫助鼓勵小熊?”(河里鯉魚)“小熊過了橋為什么要回頭笑?”(感謝鯉魚的幫助)“鯉魚為什么樂得尾巴搖?”(為小熊勇敢過橋而高興)……
當孩子理解兒歌內容后,家長可以再次朗誦兒歌,然后按照兒歌的自然句式,有順序地提出一些問題,啟發(fā)孩子用兒歌里的詞句回答,使他們進一步熟悉兒歌的詞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57366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