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空余的時間,一直在看《幼兒教育》雜志上的文章,其中十月份的雜志中有一篇文章名為《教育應敬畏兒童的自然智慧》,把我的眼球牢牢的留住了。一開始我也沒有怎么覺得,到是越看越有想法,越看約有感觸?粗@篇文章中寫的家長對幼兒的期望,我就想到了我們幼兒園里的孩子們的一些孩子,她們的家長對它她們的期望也是那么的高,可是只要她們做的有一點不對,家長就變得異常的嚴格,孩子取得了成果卻沒有及時的肯定,而是讓她們繼續(xù)努力,對其他大人就開始吹捧自家的孩子有多么的好,已經學會哪些東西了。難道孩子就是你們大人心中學習的機器、攀比的工具嗎?試問你們的童年生活你們是怎么過來的?沒有這么刻意的強求學習,你們就沒有很好的工作了?不是有句話叫“活到老學到老”嗎?家長們,你們現(xiàn)在還有學習嗎?還在進步嗎?幼兒園的孩子正處于美好的童年,有的是時間讓他學習更多的知識,但是童年就只有一個,等她們正的老了,她們回憶著一生的經歷,就是從幼兒園到老了,不是學習就是為自己的生計做拼搏?那快樂呢?快樂在哪里?
我突然想到,為什么現(xiàn)在有那么多的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學生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在教學樓、在寢室自殺的呢?難道不是家長和現(xiàn)在的教育對孩子們只產生負面的壓力,卻沒有及時給孩子們做好心理調整的過程,有很多的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否進步了,還是退步了?考的好了繼續(xù)努力,考得差了一頓嚴厲的斥責或是毒打!那現(xiàn)在有多少家長會站在孩子們的角度,考慮一下她們是否對現(xiàn)在的生活滿意,多少家長還會和孩子交心,觀察孩子每一個階段的心理變化?現(xiàn)在的孩子都背負了太多的期望,到最后總覺得自己活的不像她們自己了,就是父母的附屬品。
在這篇文章里,我看到一句話寫的很好,“兒童是自然之子,兒童是歷史之子,兒童生來就是一個‘游戲者’、‘探索者’‘思想家’‘夢想家’‘藝術家‘童話家(神話家)’”一個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他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亮點,也許他的夢想就是他以后成就的事業(yè)。抓住孩子們最初的夢想,讓她們懂得抓住自己的夢想,不放棄自己的夢想,這不就是一件孩子也很樂意的學習過程,家長也能高興的看著孩子們不斷的成長嗎?何必把太多成人話的知識一下自己都灌輸給自己的孩子呢?就像讓自己放棄最想做的事業(yè)一樣,你愿意嗎,家長?如果你是孩子,你想一想,逼迫你做你一點興趣也沒有而且枯燥的學習,你愿意嗎?
家長們總說“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確實,家長們都提倡教育,但是卻提倡反自然的“消極教育”,也總是對孩子以“你必須用多少時間把這些學會”“你必須要鍛煉身體”“你必須……”可年幼的孩子看到家長嚴厲的眼神和如此強硬的口吻,她們只知道跟著家長的指示做,根本不敢說出自己喜歡的是什么?這樣的學習有何意義?到最后,家長也得不到她們滿意的成果。
教育中的“柏拉圖問題”表明,教育所賦予人的與自然人性(人性)所賦予人的相比,是渺小的;盡管人離不開教育,但是教育在自然人性面前應當保持謙恭和畏敬;教育本身發(fā)揮左右也要建立在自然人性的協(xié)作和配合上,教育要倚重自然人性并通過自然人性而發(fā)揮作用。其中就體現(xiàn)了,對孩子的教育要尊重自然任性,不能把硬生生的知識硬塞給孩子,不如在潛移默化中,傳授給孩子。就像每個剛出生的嬰兒能在不知不覺中,用最快最短的時間學會自己的方言和母語,家長不也常常說:“誒,這些詞語和句子我們從來都沒有去故意交給這小家伙,這個小家伙就自己學會了!”這個就不是最好的例子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74664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