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6分)
1.用課文原句填空。(10分)
(1) 最愛湖東行不足,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 ,老木滄波無限悲。(陳與義《登岳陽樓(其一)》)
(3)此中有真意, 。(陶淵明《飲酒(其五)》)
(4)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ǘ鸥Α睹┪轂榍镲L所破歌》)
(5) ,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6)月下飛天鏡, 。(李白《渡荊門送別》)
(7) ,欲語淚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8)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頤《愛蓮說》)
(9) ,俯身傾耳以請。(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10)《論語·泰伯》中用來勉勵讀書人“須有遠大的抱負和堅強的意志,因為他對社會的責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長”的語句是:“ , 。”
2.下列詞語的加點字注音或字形,每組均有一個是錯的,請選出并訂正。(4分)
A. 倔(jué)強 狩(shòu)獵 棲(xì)息 追溯(sù)
B. 愜(xiá)意 執(zhí)拗(niù) 喧(xuān)嚷 恪守(kè)
C. 人聲鼎沸 苦心孤旨 惟妙惟肖 斷章取義
D. 玲瓏剔透 義憤填膺 小心翼翼 煩燥不安
3.下列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一位優(yōu)秀的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我校的語文教師要調走了。
B.能否保持一顆平常心是考試正常發(fā)揮的關鍵。
C.在同學們觀看了電影《南京!南京!》后,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只有確立了奮斗目標,才會有為之奮斗的過程,才會有奮斗后的驚喜與成功。
4.閱讀下面語段,請給畫線語句加上不同的標點以體現秀才對窮人和富人的不同說法。(2分)
古時候,有個秀才要招收學生,他對窮人子弟不收費,對富人子弟卻要很多報酬。他出了一則告示,在說明索取報酬的地方這樣寫道:“無米面也可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無銀錢也可”。
窮人: 富人:
5.觀察一組漫畫《三代人趕集》,回答問題。(4分)
(1) 參照示例,給A、C兩幅圖命名。(2分)
A: B:爸爸日高開車去趕集 C:
(2)這組漫畫的寓意是什么?(2分)
6.名著閱讀。(3分)
培根在《談讀書》一文中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于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于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于處世判事之際。”請從課標規(guī)定閱讀的名著中選一部為例,談談對這話的理解。(一方面即可)
示例:讀書可以長才。如《培根隨筆》中的《論美》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讀后,我明白了: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
讀書可以 ,如名著《 》
二(41分)
(一)閱讀下面古文,完成7—11題。(11分)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①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②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③,吾仇也;燕王④,吾所立;契丹⑤,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⑥,函⑦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⑧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選自歐陽修《五代史·伶官⑨傳序》)
【注釋】①莊宗:后唐莊宗李存勖。②晉王:李克用,李存勖的父親。③梁:梁王朱溫,晉王仇敵。④燕王:劉仁恭,晉王曾擁立他。⑤契丹:指首領耶律,曾跟晉王違背盟約。⑥組:繩索。⑦函:用木匣裝。⑧讎:同“仇”。⑨伶官:后唐莊宗寵信伶人,許多伶人做了官。伶人,古代指戲曲演員。
7. 下面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可以知之矣 人不知而不慍 B.豈非人事哉 非士之怒也
C.而皆背晉以歸梁 云歸而巖穴暝 D.負而前驅 負勢競上
8. 下列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世言晉王之將終也 仲永之通悟 B.以三矢賜莊宗 以衾擁覆
C.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D.入于太廟 飲于河、渭
9.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10.一般而言,贏得天下艱難而失去天下容易,作者卻說“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意在強調
(用文章的語句作回答)(2分)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文章第三節(jié)以莊宗成功時“意氣之盛,可謂壯哉”的情景,與其敗時“士卒離散”、“泣下沾襟”的慘象作對比,其目的并不在于描述景象,而是總結歷史教訓,有較強的說服力。
B.文章用“三矢”貫穿前后,敘述莊宗接受并執(zhí)行晉王遺命這一典型事例,論證文章的觀點,這和孟子的《魚我所欲也》一文用魚和熊掌為例論證文章的觀點在寫法上是一樣的。
C.文中議論簡明扼要,其中一些對仗工整的格言式的駢句,如“滿招損,謙受益”等句,造成鮮明的對比感和節(jié)奏感,言簡意豐,發(fā)人深省。
D. 看到“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句話,會讓人自然地想起孟子的名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看來,賢明之人的見解都有相同之處。
(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2—16題。(14分)
南州六月荔枝丹(賈祖璋)
①幼年時只知道荔枝干的殼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上了小學,老師講授白居易的《荔枝圖序》,讀到“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時,實在無法理解:荔枝哪里會是紅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樣潔白,不是更可怪嗎?向老師提出疑問,老師也沒有見過鮮荔枝,無法說明白,只好不了了之。
②白居易用比喻的筆法來描寫荔枝的形態(tài),的確也還有不足之處?暿墙z織物,絲織物光亮滑潤,荔枝殼卻是粗糙的。用果樹學的術語來說,荔枝殼表面有細小的塊狀裂片,好像龜甲,特稱龜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銳如刺,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種的不同而各異。
③成熟的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長在樹頭,從遠處當然看不清它殼面的構造,只有紅色映入眼簾,因而說它是“絳囊”、“紅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樹以至成片樹林,那就成為“飛焰欲橫天”(明郭子章),“紅云幾萬重”(宋鄧肅)那樣絢麗爛漫的動人景色了。荔枝的成熟期,廣東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明陳輝)正是指的七月。荔枝也有淡紅色的。
④荔枝呈心臟形、卵圓形或圓形,通常上大而下稍小。蒂部略凹,周圍微微突起,稱為果肩,有的一邊高,一邊低。下端叫果頂,渾圓或尖圓。兩側從果頂到蒂部有一條溝,叫做縫合線,顯隱隨品種而不同。舊記載有細長如指形的“龍牙”,有圓小如珠的 “珍珠”,這些品種缺少經濟價值,現在已經沒有了。
⑤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徑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20世紀60年代,廣東調查所得,有鵝蛋荔和丁香大荔,重達四五十克。還有四川合江產的“楠木葉”,《四川果樹良種圖譜》說它重19克左右,《中國果樹栽培學》則說大者重60克,不知哪一本書記載正確。
⑥所謂“膜如紫綃”,是指殼內緊貼殼的內壁的白色薄膜。說它“如紫綃”,是把殼內壁的花紋誤作膜的花紋了。明代徐火勃有一首《詠荔枝膜》詩,描寫吃荔枝時把殼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嬌”,是夸張的說法。
⑦荔枝的肉大多數白色半透明。有的則微帶黃色。荔枝肉的細胞壁特別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適宜生食。有的純甜。早熟品種則酸味較強。荔枝曬干或烘干,肉就成紅褐色,完全失去潔白的面貌。
⑧荔枝不耐貯藏,正如白居易說的:“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在21攝氏度的環(huán)境里,可貯藏一二星期。人們一直在設法延長貯藏期,以利于長途運輸。唐代杜牧詩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為了封建統治者個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勞民傷財!但也足見當時荔枝貯藏與運輸的不易。
⑨荔枝的核就是種子,長圓形,表面光滑而色棕褐,少數品種為綠色。優(yōu)良的荔枝,種子發(fā)育不全,形狀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現在海南島有無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⑩荔枝原產于我國,是我國的特產。荔枝是亞熱帶果樹,性喜溫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長的北限。 (選文有刪改)
12.閱讀全文,根據文章內容填寫下表。(4分)
荔枝的外部形態(tài):②段荔枝表面構造→③段 ④段
⑤段荔枝的大小及重量
↓
⑥段荔枝的殼膜
↓
荔枝的內部構造:⑦段 ⑧段荔枝的儲藏 ⑨段
13.第①段引用老師講授白居易的《荔枝圖序》的例子有何作用?(2分)
14.分析下列句中畫線詞語的表達作用。(2分)
成熟的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
15.文章以“南州六月荔枝丹”為題有什么好處?(3分)
1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⑤段“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徑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運用具體的數字來說明荔枝在通常情況下的大小及重量。
B.第⑥段引徐火勃詩句“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嬌”說明荔枝殼膜的特點,其中“荷瓣”“桃花”喻其形色,“風前落”描其輕柔,“雨后嬌”狀其鮮艷。
C.第⑧段引杜牧詩句“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主要說明為了封建統治者個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勞民傷財!
D.文章大量引用古詩文來說明荔枝的有關特點,既增強了說服力,又增強了文學性。如果抽掉了這些古詩文,文章就會顯得單調乏味。
(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7—22題。(16分)
楊 柳(豐子愷)
①因為我的畫中多楊柳樹,就有人說我歡喜楊柳樹。因為有人說我歡喜楊柳樹,我似覺自己真與楊柳樹有緣。但我也曾問心,為甚么歡喜楊柳樹?到底與楊柳樹有甚么緣?其答案了不可得。
②原來這完全是偶然的。天下事往往如此。實際,我向來對于花木無所愛好;即有之,亦無所執(zhí)著。這是因為我生長窮鄉(xiāng),只見桑麻、棉花、小麥、大豆,不曾親近過萬花如繡的園林。只在幾本舊書里看見過“紫薇”“紅杏”“芍藥”“牡丹”等美麗的名稱,但難得親近這等名稱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沒有見過,只因見時它們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這便是曾對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書出名的紅杏,曾傍美人醉臥的芍藥,或者象征富貴的牡丹。我覺得它們也只是植物中的幾種,不過少見而名貴些,實在也沒有甚么特別可愛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詩詞中那樣地受人稱贊,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據那樣高尚的地位。
③假如我現在要贊美一種植物,我仍是要贊美楊柳?匆姾兜臈盍鴺渖,好像掛著幾萬串嫩綠的珠子,在溫暖的春風中飄來飄去,飄出許多彎度微微的S線來,覺得這一種植物實在美麗可愛,非贊它一下不可。
④聽人說,這植物是最賤的。剪一根枝條來插在地上,它也會活起來,后來變成一株大楊柳樹。它不需要高貴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陽光、泥土和水,便會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強健而美麗。牡丹花要吃豬肚腸,葡萄藤要吃肉湯,許多花木要吃豆餅,楊柳樹不要吃人的東西,因此人們說它是“賤”的。大概“貴”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貴”。吃得很多很好而沒有用處,只供觀賞的,似乎更貴。例如牡丹比葡萄貴,是為了牡丹吃了豬肚腸一無用處,而葡萄吃了肉湯有結果的原故。楊柳不要吃人的東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賤”的。
⑤我贊楊柳美麗,但其美與牡丹不同,與別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發(fā)展的,紅杏能長到“出墻”,古木能長到“參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見枝葉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記了下面的根,覺得其樣子可惡!你們是靠它養(yǎng)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絕不理睬它呢?你們的生命建設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貪圖自己的光榮,而絕不回顧處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經被斫,而上面的花葉還是欣欣向榮,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惡而又可憐!楊柳沒有這般可惡可憐的樣子:它不是不會向上生長。它長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長得高,越垂得低。千萬條陌頭細柳,條條不忘記根本,常常俯首顧著下面,時時借了春風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親吻。好像一群活潑的孩子環(huán)繞著他們的慈母而游戲,時時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撲進慈母的懷里去,使人見了覺得非常可愛。
⑥自古以來,詩文常以楊柳為春的一種主要題材。寫春景曰“萬樹垂楊”,寫春色曰“陌頭楊柳”,或竟稱春天為“柳條春”。我以為這并非僅為楊柳當春抽條的原故,實因其樹有一種特殊的姿態(tài),與和平美麗的春光十分調和的原故。這種姿態(tài)的特點便是“下垂”。不然,當春發(fā)芽的樹木不知凡幾,何以專讓柳條作春的主人呢?只為別的樹木都憑仗春的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記了自己的根本。其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楊。
(選文有刪改)
17.閱讀全文,請分條寫出作者贊美楊柳的緣由。(寫出三點)(每點不超過10個字)(3分)
(1) ; (2) ; (3) 。
18.積極向上是令人贊賞的,作者卻覺得一般花木的“向上”可惡,這矛盾嗎?為什么? (2分)
19.聯系文章內容,賞析第③段、第⑤段中畫線的句子(任選一句)(3分)
(A)看見湖岸的楊柳樹上,好像掛著幾萬串嫩綠的珠子,在溫暖的春風中飄來飄去,飄出許多彎度微微的S線來。
(B)好像一群活潑的孩子環(huán)繞著他們的慈母而游戲,時時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撲進慈母的懷里去。
選( )句:
20.第⑥段作者為什么說“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楊。” (2分)
2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說歡喜楊柳并與楊柳有緣“完全是偶然的”,可見,作者的人生喜好、追求是樸實自然。
B.第②段寫“紫薇”“紅杏”“芍藥”“牡丹”等花木的“實在也沒有甚么特別可愛的地方”與第③段寫楊柳的“這一種植物實在美麗可愛”形成對比,強調了作者對楊柳的喜愛之情。
C.文章對牡丹等花木的稱呼大多用第三人稱,而第⑤段中卻有兩處用了第二人稱,這樣將批判對象擬人化,給人一種面對面的質問之感,便于作者間接而委婉地抒發(fā)情感。
D.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從“楊柳”的生命中發(fā)掘了它的美好品性,使文章主題得到深化。
22.“楊柳”也稱“垂柳”,一個“垂”字,寫出了楊柳的風姿,可見,優(yōu)美的詩文,常常一字傳神。你認為王灣《次北固山下》“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詩句中哪個字最傳神?請作具體分析。(3分)
三(50分)
23.請以“忙”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體自選(詩歌除外)。(50分)
書寫(3分)
2019年白下區(qū)二模語文試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1.(10分)(1)綠楊陰里白沙堤(2)白頭吊古風霜里(3)欲辨已忘言(4)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5)何當共剪西窗燭(6)云生結海樓(7)物是人非事事休(8)濯清漣而不妖(9)援疑質理(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每句1分,錯、漏、添、倒一字,該小句不得分)
2.(4分)A. 棲qī B. 愜qiè C. 旨-詣 D. 燥-躁(每個字音或字形1分)
3.(3分) D (A多項定語排序不正確,應為“我校的(表處所)一位(數量)有20多年教學經驗(動詞短語)優(yōu)秀的(形容詞)語文(名詞)教師”。 B.搭配不當,刪去“否” C.少主語,刪去“在……后”或將“同學們”移到“都”前)
4.(2分)窮人:無米面也可,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無銀錢也可。富人:無米,面也可;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無銀,錢也可。(每點1分,標點要正確)
5.(4分)(1) (2分)A.爺爺起早挑擔去趕集(爺爺趕集肩上挑) C.兒子(孫子)在家上網做交易(兒子(孫子)趕集點鼠標)(每點1分,人物必須有,趕集的交通方式或時間有一點即可)(2)(2分)示例:①時代在進步,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②時代在前進,人民群眾的生活方式在不斷改變;③時代在進步,農民的生活觀念在日益更新;④科技發(fā)展給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言之有理即可)
6.(3分)示例:讀書可以傅彩、長才。如《培根隨筆》以其簡潔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這本書的熏陶。(讀書的作用1分,名著及分析2分;只有作用而無名著及分析不得分)
7.(2分)B
8.(2分)C
9.(2分)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閑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
10.(2分)“皆自于人歟”(“豈非人事哉”)
11.(3分)B(孟子是用魚和熊掌類比引出“舍生取義”的觀點,而不是用魚和熊掌為例論證觀點)
附:《伶官傳序》參考譯文
唉。▏遥┡d盛與衰亡的道理,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是由于人事嗎?推究莊宗所以取得天下,與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拿三枝箭賜給莊宗,并告訴他說:“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擁立的;契丹與我訂立盟約,結為兄弟,他們卻都背叛晉而歸順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交給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的愿望。”莊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廟里。此后宗莊出兵,便派手下的隨從官員,用豬羊各一頭去祭告祖先,從宗廟里恭敬地請出三枝箭,背著它走在前面,等到凱旋時,再把箭藏入祖廟。
當莊宗用繩索綁住燕王父子,用木匣裝著梁國君臣的頭,走進祖廟,把箭交還到晉王的靈座前,向先王稟告成功的時候,他那神情氣概,是多么雄壯啊!等到仇敵已經消滅,天下已經安定,一人在夜里呼喊,作亂的人四面響應,他慌慌張張出兵東進,還沒見到叛軍,部下的兵士就紛紛逃散,君臣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頭發(fā)來對天發(fā)誓,大家的淚水沾濕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頹!難道說是因為取得天下艱難,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這樣的嗎)?或者說推究他成功失敗的事跡,都是由于人事呢?《尚書》上說:“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能得到益處。”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閑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12.(4分)③段荔枝的顏色、④段荔枝的形狀;⑦段荔枝的果肉、⑨段荔枝的果核。(每處1分,缺少定語“荔枝”該點不得分)
13.(2分)引出說明的對象荔枝;激發(fā)閱讀興趣。(每點1分)
14.(2分)“大多數”意為超過半數很多的數量,說明成熟的荔枝的顏色有很多種,“深紅色或紫色”是其中主要的顏色(1分),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1分)。
15.(3分)交代了說明的對象、產地、成熟的季節(jié)及鮮果的顏色(2分,寫出一點不得分、兩點和三點得1分、四點得2分);引用古詩句,增強文學性(1分)。
16.(3分)C
17.(3分)(1)與楊柳有一種偶然的緣(隨緣);(2)楊柳的形態(tài)美(外形美、美麗可愛);(3)楊柳賤而有用(生命力強、樸實無華、不求索取);(4)楊柳不忘根本(俯首顧著下面)(答出一點得1分,最多得3分)
18.(2分)不矛盾。作者并不反對“向上”,作者認為“向上原是好的” (1分);作者厭惡的是一般花木“向上”而忘本,不知感恩(1分)。(不寫理由只答“不矛盾”不得分)
19.(3分)選(A)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柳枝上的葉子比作珠子(1分),形象地寫出了枝芽的形狀(2分);蛘撸“微微的S線”(1分),生動地寫出了楊柳的枝條在春風中優(yōu)美的形態(tài)(1分),表達作者對楊柳的喜愛之情(1分)。選(B)句: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修辭有一點即得1分),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楊柳與它的根本的親密關系(1分),表達作者對楊柳的喜愛之情(1分);蛘撸河昧艘幌盗械膭釉~如“環(huán)繞”、“依傍”、“撲進”等將柳枝人格化(1分),寫出了楊柳的可愛(1分),表達作者對楊柳的喜愛之情(1分)。
20. (2分)楊柳的姿態(tài)與“和平美麗的春光”是一致的,蘊含著生機勃發(fā)、和諧、親切的精神(1分);楊柳“下垂”的特點體現了謙遜、不忘根本的精神,這與春的精神相符合(1分)。
21.(3分)C
22.(3分)“平”(“闊”、“正”、“懸”)字最傳神(1分)。 “平”:寫出春潮涌漲,波平浪靜景象,表現了江面開闊(2分)。“闊”:表現“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2分)。“正”:有“順”和“和”兩種意思,詩人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能保證一帆能夠懸,“風正一帆懸”寫出了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景象(2分)。“懸”:是端端直直高掛的樣子,詩人用“懸”寫出了風既順又和,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來了(2分)。(言之有理即可)
23. (50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san/1151941.html
相關閱讀:九年級上冊語文寒假作業(yè)答案參考(基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