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部分(12分)
1,選出下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棲(qī)息 佝gōu僂lóu 簇chù新 B,駢bián進 腌ān?zāi 惻cè隱
C,憤懣mèn 憔qiáo 悴cuì 沉湎miǎn D,要訣jué 拮據(jù)jiéjū 瞰gàn望
2,選出下列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怒不可遏 孜孜不卷 吹毛求癡 B,根深帝固 中流砥柱 咬文嚼字
C,斷壁殘垣 睡眼惺松 磷次櫛比 D,恪盡職守 廓然無累 囫圇吞棗
3,選擇下列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A,在那上面,我用殘損的手掌輕撫(扶摸),像戀人的柔發(fā),嬰孩手中乳。
B,只有穿長衫的,才踱進(走進)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C,小鋪和酒店敞開(打開)大門,無精打采地面對著上帝創(chuàng)造的這個世界,像是一張張饑餓的嘴巴。
D,生命又像一顆小樹,他從地底聚集(積蓄)起許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潤濕的泥土中,勇敢快樂的破殼出來。
A,扶摸 踱進 敞開 積蓄 B,輕撫 踱進 敞開 聚集
C,輕撫 走進 打開 積蓄 D,扶摸 走進 打開 聚集
4,選出下列成語運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低碳生活方式正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日常行為習慣,并逐步成為生活新時尚。
B.做一個人,我們要行使自己的權利;做一個公民,我們要恪盡職守。
C.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
D.畢業(yè)前夕,同學們歡聚一堂,載歌載舞各展風采,盡情地享受天倫之樂。
5,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佛山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
B.我們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就能在各種考驗前充滿信心。
C.通過開展賽龍舟、包粽子活動,可以使屈原的愛國精神代代相傳。
D.一個人是否擁有健康的體魄,關鍵在于能持之以恒地參加體育鍛煉。
6,下列句子排列順序正確的一項是( )
①它們的傳統(tǒng)是引頸受戮,即使是神話作家也不曾說森林逃亡。
②任憑那在枝椏間跳躍的鳥族已棲息過每一座青山。
③連一片葉也不逃走,無論風力多大。
④樹離根根離土,樹即毀滅。
⑤任憑頭上已飄過十萬朵云,地上疊過百萬個腳印。
A,④③①②⑤ B,④①③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①⑤④②③
二,文言文部分(20分)
(一)
二世元年七月,發(fā)閭左?
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于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宜多應者 誠宜開張圣聽
B.扶蘇以數(shù)諫故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C.卒買魚烹食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8.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與例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A.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B.卷石底以出
C.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9,下列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正遇上天下大雨,道路沒有修通,估計已經(jīng)誤期)
B,等死,死國可乎。(等著死,為國家死可以嗎?)
C,或以為死,或以為亡。(或者認為死了,或者認為滅亡)
D,吳廣以為然。(吳廣認為對)
10,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選段反映的是發(fā)生在秦始皇時期中國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作者是司馬遷。
B,陳勝、吳廣在起義前做的輿論準備工作是詐稱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
C,陳勝、吳廣起義前“卜鬼”的目的是想借鬼來迷惑大眾,說明當時人很崇拜鬼。
D,陳勝、吳廣發(fā)動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11.對選文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
A.選文記敘了陳勝、吳廣謀劃起義并為起義作輿論準備的過程。
B.陳勝、吳廣起義的導火線是公子扶蘇被殺。
C.“失期,法皆斬”揭露了秦王朝嚴酷的刑罰,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觀現(xiàn)實。
D.陳勝、吳廣派人“置書魚腹”和“篝火狐鳴”是為了樹立威信。
(二)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情況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2、下列句中的“之”字的用法與“執(zhí)策而臨之”一句相同的一項是( )
A、肉食者謀之 B、無絲竹之亂耳
C、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D、何陋之有
13、下列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執(zhí)策而臨之
B、食之不能盡其材 其真無馬邪
C、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之不能盡其材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策之不以其道
14、指出翻譯有誤的一項( )
A、才美不外見:才能、美好的素質(zhì)在外面看不出來。
B、其真不知馬也:難道真的不識得千里馬嗎?
C、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雖有千里之能: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
15、千里馬被埋沒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選擇分析確切的一項( )
A、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B、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C、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 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16.選出對文章內(nèi)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A.本文開篇即寫千里馬與伯樂的關系,其實質(zhì)是講明伯樂對千里馬起決定性的作用。
B.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表達了自己對封建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埋沒人才的不滿。
C.文中寫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D.本文明寫千里馬,其實暗寫自己,表明自己沒有得到伯樂的賞識而對伯樂的仇恨。
三,解釋下列詞語(每小題2分,共20小題40分)
1、輟耕之壟上 2、皆次當行:
3、會天大雨: 4、等死 ,死國可乎:
5、扶蘇以數(shù)諫故 : 6、借第令毋斬:
7、比至陳 : 8、刑其長吏:
9、楚人憐之: 10、陳勝王(wàng):
11,故雖有名馬 12,不千里稱也
13,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14安求其能千里也
15,策之不以其道 16駢死于槽櫪之間
17,一食或盡粟一石 18,食之不能盡其材
19,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20,其真不知馬也
四,默寫(每空2分,錯一字扣一分,錯兩字該小題0分。共10小題20分)
1,但愿人長久,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 調(diào) 歌 頭》蘇 軾
2,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暗花明又一村!队 山 西 村》陸 游
3,了卻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 ?蓱z白發(fā)生!《破 陣 子》辛棄疾
4,人生自古誰無死,_____________________ !哆^ 零 丁 洋》文天祥
5,夕陽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靸羟·秋思》馬致遠
6,_____________________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渡狡卵·潼關懷古》張養(yǎng)浩
8,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作春泥更護花!都 亥 雜 詩》龔自珍
9、《陳涉世家》中反映陳勝、吳廣起義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10《岳陽樓記》中表現(xiàn)作者憂國憂民思想的句子是:
五,古詩欣賞(8分)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樹”“昏鴉”“夕陽”等詞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4分)
答:
(2)這首小令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
附答案:
一,基礎部分(12分)
1,C 2,D 3,B 4,D 5,A 6,B
二7.A 8. C 9,D 10,D 11.B
12、A 13、C 14、C 15、C 16.C
三,略
四,略
五,古詩附答案:
(1)深秋晚景圖(4分)
(2)游子(天涯淪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情感。(4分)(意近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san/1266755.html
相關閱讀:鴨池河中學2018-2019學年度九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