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yè)檢測語文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第Ⅰ卷 一、語文基礎知識:(每題3分,共21分)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全正確的一項是A.祈禱(dǎo) 地殼(qiào ) 央浼(měi) 盡快(jǐn ) 付梓(zǐ)B.尷尬(gān)混沌(hún) 數(shù)見不鮮(xiǎn)得魚忘筌(quán)C.拮據(jù)(jū) 埋(mái)怨  蚱(zhà)蜢 咬文嚼字(jué)  角隅(ǒu) D.慫恿(sǒng ) 玉扃(jiōng) 躑躅(zhú)骨髓(suí) 譏誚(qiào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A. 譏誚徇私舞弊酒饌B.磨蹭哀聲嘆氣癖好哆嗦C. 純粹豐姿綽約拌倒暮藹D.欺侮杳無音訊刻意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茿.中國國家館在東方的晨曦里,在美輪美奐的世博園建筑群中,發(fā)出耀眼的中國紅。B.舞蹈《蝶戀花》的舞臺色彩設計頗具匠心,穿著一襲白衣裳的舞者在滿場艷紅中分外搶眼,她舒展身體,煢煢孑立,顯得高雅脫俗。C.來自各地的旅游者對具有濃郁鄉(xiāng)土風情的農家生態(tài)園趨之若鶩,他們覺得這既親近大自然,又 吃、住、玩一條龍,是極好的休閑娛樂形式。D.老師對工作認真負責,錙銖必較,一點點差錯都難逃他的法眼。他常常教育我們,要干就要干到最好,精益求精。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A.或許連作者都沒想到,由于這一篇哀悼家鶴的紀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運與石頭的命運牽連在一起,為后人留下了諸多難解之謎。B.目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持續(xù),盡管國內外旅游業(yè)面臨的壓力和不確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國旅游業(yè)繁榮與發(fā)展的基本面并未改變。C.房地產市場之所以陷入長達一年的蕭條,除了市場周期性調整的因素外,還在于部分開發(fā)商追求暴利,哄抬房價,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D.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與海峽交流基金會今天下午針對第三次陳江會談的各項協(xié)議文本,舉行了最后一次預備性磋商,歷時大約一個多小時。5. 選出填入橫線處上下應銜接最順暢的一項是 咬文嚼字有時是一個壞習慣所以這個成語的含義通常不很好。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文學文字表現(xiàn)思想情感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但是在文學,無論閱讀或寫作情感還沒有凝煉文字上面有含糊,就顯得思想還沒有透徹二、課內閱讀(6分)要說明“木”它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正在于能認識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于是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它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著我們;它之富于感染性啟發(fā)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林庚《說“木葉”》) 一位中國詩人說:“言有盡而意無窮!绷硪晃辉娙苏f:“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庇米罹毚_定的形式來逗出不可名言、難于湊泊的境界,恰符合魏爾蘭論詩的條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聯(lián)接著確切。 這就是一般西洋讀者所認為中國詩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換個說法,說這是一種懷孕的靜默。說出來的話比不上不說出來的話,只影射著說不出來的話。濟慈名句所謂:聽得見的音樂真美,但那聽不見的更美。(錢鐘書《談中國詩》).根據(jù)上面的文段,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說“木葉”》和《談中國詩》都談到中國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的特點,兩者的觀點是一致的。B.《說“木葉”》談到,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它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C.我們鑒賞詩歌,要從語言入手,但不要被語言所局限,應當從言內到言外,品嘗那些言外的微妙的滋味。D.作為概念的影子的暗示性,所指的是概念以外的意義,但這樣的意義是確定的,明顯的。.根據(jù)上面的文段,下列有關分析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談中國詩》用比較文學的方法來談論中國詩歌的特點,作者認為“言有盡而意無窮”、富于暗示是中國詩獨有的特點,外國詩沒有這個特點。B.詩歌“用最精細確定的形式來逗出不可名言、難于湊泊的境界”,說明詩歌的語言是有盡的,但它包含的意思、給予讀者的暗示、啟發(fā)則是無盡的。C.正因為詩歌是富于暗示的,所以“做詩最忌太直、太露,讀詩最忌太滯、太鑿。一覽無盡的作品算不上真正的藝術,拘守章句的讀者也不是真正的鑒賞家”D.“這是一種懷孕的靜默”、“聽得見的音樂真美,但那聽不見的更美!边@兩個巧妙的比喻,揭示了詩歌富于暗示、意在言外的特點。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文化反思 葉廷芳我們的木構建筑——這里指達到輝煌程度的木構建筑——至少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過程中,從形式到風格都只是單一的發(fā)展,沒有發(fā)生過質的變化,可謂“兩千年一貫制”。而歐洲人的石構建筑,僅自古希臘羅馬起,其風格上的更新?lián)Q代至少在一打以上。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之一,恐怕是我們習慣于承襲思維,總愛向前人看齊:以前人的水平為坐標,一味以前人的成就為榮耀,為自滿。而歐洲人不管前人有多大成就,都不滿足,敢于向前人挑戰(zhàn),設法超越他們。兩種不同的文化心態(tài)導致兩種不同的結果:一個著重在前人基礎上漸進發(fā)展,少有革新;一個則不斷推陳出新,向前跨越。建筑作為藝術的一門和審美的載體,它的生命在于不斷創(chuàng)新,因為人的審美意識是不斷變遷的,而且這也是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從19世紀下半葉起,從世界范圍看,由于新的建筑學理論和新的建筑材料的誕生,建筑開始了一場嶄新的革命。中國的木構建筑作為農耕時代的產物,也已走完了它的歷史進程,面臨著蛻變。近代西方思潮作為強勢文化迅猛地涌入我國,這意味著客觀形勢已不允許中國建筑從自己的娘胎里孕育出自己民族的建筑新胚胎,我們一邊招架,一邊接受;來不及細嚼,難免囫圇吞棗。整個20世紀我們在總體上就未能跳出西方建筑的大窠臼,既沒有創(chuàng)造出屬于我們自己民族的建筑新胚胎,也沒有在世界新思潮中取得令人矚目的地位。到世紀末一看缺少自己的東西,沒有進行必要的反思,馬上又求助于老祖宗,把前人留下的那些遺產,即把“大屋頂”風格當作中華民族永恒不變的建筑美學法則和藝術模式,到處用鋼筋水泥搞復古。傳統(tǒng)是必須繼承的,怎么能割斷歷史的延續(xù)性呢?但是我們的祖先在當時物質條件很簡單、相關的理論很缺乏的條件下,在藝術和建筑領域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業(yè)績。我們今天在更優(yōu)越的條件下,還只知去重復它們,那確實是太“沒有出息”了!任何民族只有重視今天的創(chuàng)造才有利于推動歷史的發(fā)展。另外,羅馬人早在公元前一世紀就有了《十建筑書》,不僅對當時的建筑技術和藝術作了詳盡的記載,而且作了理論提升,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較完備的建筑理論著作。之后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四書》等對歐洲建筑理論作了認真而詳盡的梳理和闡發(fā),對爾后的歐美建筑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相比之下,作為木構建筑水平最高、經驗最豐富的國家,我們在這方面的建樹就要遜色得多。直到漢代我們才有了一部《考工記》,還屬于政策、法規(guī)一類。之后過了上千年,到五代至北宋才有了一部《木經》,之后元代的《經世大典》《梓人遺制》,又多半失傳。宋代的《營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則例》,都只著重在建筑材料、施工技術和管理方面的記述,理論升華和探索仍較缺乏。 (節(jié)選自2006年6月9日《光明日報》)10.下列對作者關于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文化反思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我們習慣于承襲思維,習慣于向前人看齊,而不習慣于超越前人。B. 創(chuàng)造意識淡薄,鮮見圖變求新的極具影響力的建筑作品,這需要我們認真深刻反省。C.建筑理論總結和理論建設的滯后性,制約著我們建筑的發(fā)展.D. 20世紀我們的建筑由于客觀形勢的制約,在總體上未能跳出西方建筑的大窠臼。(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7題。(22分)終軍,字子云,濟南人也。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與交結,軍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軍為謁者給事中。初,軍從濟南步入關,關吏予?①。軍曰:“以此何為?”吏曰:“為復傳②,還當以合符!避娫唬骸按笳煞蛭饔危K不復傳還!睏?而去。徐偃使行風俗,偃矯制③,使膠東、魯國鼓鑄鹽鐵。御史大夫張湯劾偃矯制大害,法至死。偃以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萬民,專之可也。有詔下軍問狀,軍詰偃曰:“古者諸侯國異俗分,百里不通,時有聘會之事,安危之勢,呼吸成變,故有不受辭造命專己之宜;今天下為一,萬里同風。偃巡封城之中,稱以出疆,何也?且鹽鐵,郡有余藏,國家不足以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萬民為辭,何也?偃直矯作威福,以從民望,干名采譽,此明圣所必加誅也。”偃窮詘。當發(fā)使匈奴,軍自請曰:“軍無橫草④之功,得列宿衛(wèi),食祿五年。邊境時有風塵之警,臣宜被堅執(zhí)銳,當矢石,啟前行。駑下不習金革之事,今聞將遣匈奴使者,臣愿盡精厲氣,奉佐明使,畫吉兇于單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鄙掀孳妼,擢為諫議大夫。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曰:“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越相呂嘉不欺內屬,發(fā)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軍死時年二十余,故世謂之“終童”。(選自《漢書》)注:①?:用作通行的帛? ②傳:憑證? ③制:帝王的命令? ④橫草:使草倒下1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今天下為一 一:數(shù)詞,一個B關吏予? 予:動詞,給C.當發(fā)使匈奴 發(fā):動詞,出發(fā)D.干名采譽 干:動詞,求取15.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終軍報國心愿的一組是大丈夫西游,終不復傳還 ?②臣宜被堅執(zhí)銳,當矢石,啟前行臣愿盡精厲氣,奉佐明使 駑下不習金革之事愿受長纓,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yè)檢測語文試題(無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463123.html

相關閱讀:河北省邯鄲市復興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語文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