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中國的“詩史”傳統(tǒng)》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中國的 詩史 傳統(tǒng) ① 中國是一個深具歷史感的國度。以至于凡是在詩歌史上被稱為 詩史 的作品幾乎都被視為是偉大的,因為這些詩歌的內(nèi)容指向了確鑿可證的具體史事,因而其價值不 中國的“
詩史”
傳統(tǒng)

中國是一個深具歷史感的國度。以至于凡是在詩歌史上被稱為“
詩史”
的作品幾乎都被視為是偉大的,因為這些詩歌的內(nèi)容指向了確鑿可證的具體史事,因而其價值不證自明。而我們在閱讀詩歌時,也早已習(xí)慣從詩歌中尋找各種歷史信息,諸如作者的生平、家世、交游等,以為談史的資助;而罔顧詩人殫精竭慮地在格律和形式之間鋪排、展開其詩藝、美學(xué)、情感和思想。這種閱讀傾向不僅在普通讀者中常見,即使對于具有良好文史修養(yǎng)的專業(yè)批評家而言也是如此。但與普通讀者喜歡在作品中搜索、月、日、地理、人物等直接的歷史信息不同,目光如炬的批評家往往更喜歡從詩歌的比興、美刺、諷喻等修辭中去窺測詩人的政治態(tài)度和立場,從而將多義的詩歌指向具體而又特定的歷史語境。

久而久之,我們已習(xí)慣在詩歌閱讀中另辟通往歷史的蹊徑,并發(fā)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
詩史互證”——
來配合這一閱讀目的。清初以來,著名學(xué)者錢謙益、朱鶴齡、仇兆鰲、浦起龍等人注釋杜詩,姚文燮、王琦等人注釋李賀詩,朱鶴齡、姚培謙、馮浩、張爾田等人注釋李商隱詩,都試圖將孟子“
知人論世”
和“
以意逆志”
的理論與“
詩史”
理論結(jié)合起來,通過對詩中的比興等修辭手法及典故、詞義的訓(xùn)釋來閱讀詩人如何在詩中傳達對重大現(xiàn)實事件的看法,從而形成一套嫻熟運用于詩歌閱讀并服務(wù)于歷史學(xué)的“
詩史互證”
的方法。這種研究方法經(jīng)過近代著名學(xué)者劉師培、鄧之誠、陳寅恪等人的發(fā)揮,至今仍廣泛而又深刻地影響著學(xué)術(shù)界。

然而,不可否認(rèn)的是,這種對于“
以詩為史”
的閱讀傳統(tǒng)的追捧,在很大程度上是盲目的。在現(xiàn)實的研究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大量生硬的拼湊,或以紀(jì)史功能作為詩歌的主要價值,或?qū)⒃姼柚械谋扰d、美刺牽強附會于上層社會中重大、秘密的政治事件,更有甚者,將“
詩史”
作為一種閱讀標(biāo)準(zhǔn),強加于古人甚至于今人的各種不同類型的詩歌之上,只要詩中出現(xiàn)與時事交涉者,即可譽其為“
詩史”
。這一閱讀方法的濫用非但不能為現(xiàn)有的研究開拓新的思路,反而遮蔽了詩歌闡釋的豐富的可能性。

實際上,“
詩史”
一詞的適用范圍極其有限,是不可隨意運用的。歷史上僅有宋末、明末清初兩個時代的詩歌作品被當(dāng)時或后世較多地尊稱為“
詩史”
,這兩個時代都存在史官缺席、史料貧乏的問題,而詩歌因為篇幅短小,詩人可隨時隨地利用詩歌這種形式來記載所思所感,所以,詩歌可用來補充歷史敘述的不足。然而,對宋元以來的絕大多數(shù)時代而言,公私的歷史記載均十分豐富。相對于整體的歷史記載(上至帝王的起居錄、實錄,下至民間的野史、筆記)而言,片段的、經(jīng)驗性的詩歌中的歷史記載實在渺小到可以忽視;蛟S個別杰出的詩人的觸角涉及到歷史記載所忽略的地方,但這也是因為創(chuàng)作觀念的轉(zhuǎn)變,使得詩人樂意記載和描述某些重大或特殊的歷史事件。特別是同治、光緒以來,詩歌的紀(jì)事功能更是在不斷地被邊緣化。

這么說,自然不是一筆抹殺詩歌的記錄功能。詩歌本是詩人面對世界的重要思考結(jié)晶,但凡人生所要面對的事情,詩歌自然均有所涉及。記載歷史,本是詩歌眾多功能中的一項。詩歌當(dāng)然可以幫助我們進入歷史的閱讀。今日來看,“
以詩為史”
的閱讀,可以讓詩歌在政治史、文化史、社會史、物質(zhì)史、情感史、性別史、醫(yī)療史等眾多不同的歷史研究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不過,上述的閱讀必須建立在如下認(rèn)識之上:
最后方可曲徑通幽,由詩歌的微妙門徑進入一個更為廣闊、真實、豐富的歷史闡釋空間。
(選自張暉《中國的“
詩史”
傳統(tǒng)》有刪改)
1
.第①
段中“
幾乎”
一詞不能去掉的理由是
。(2
分)
2
.概括第③
段的主要內(nèi)容。(2
分)
3
.第④
段寫宋末、明末清初的詩歌作品的作用是

。(3
分)
4
.把下列語句組織起來填入第⑤
段方框中,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3
分)

充分了解詩歌的體制和美學(xué),掌握語言文字的細(xì)微之處

而非用來簡單證明歷史的文獻材料

才不至于對詩歌的意義及某些歷史信息誤判

充分明白詩歌是一種特殊的文獻

熟悉同一時代詩歌文本的趨同與差異
A.①
,⑤
,③
,④
,②
。 B.④
,②
,①
,⑤
,③
。
C.④
,③
,①
,②
,⑤
。 D.①
,③
,④
,②
,⑤

5
.下列對“
詩史”
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
詩史”
是指在詩歌史上具有最高價值的作品。
B
.“
詩史”
一詞的適用范圍只受歷史時代的限制。
C
.“
詩史”
是部分具有記載歷史功能的詩歌作品。
D
.“
詩史”
是古典詩歌“
以史為詩”
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
6
.作者對“
詩史互證”
這一閱讀方法持什么態(tài)度?簡要闡釋。(4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
.(2
分)答案示例:“
幾乎”
起限制作用,表示不是所有的都被視為偉大的,使表達準(zhǔn)確嚴(yán)密。去掉后,與事實不符。
2
.(2
分)盲目追捧“
以詩為史”
的閱讀方法的種種表現(xiàn)及其產(chǎn)生的后果。
3
.(3
分)用例證說明詩歌的確可以補充歷史敘述的不足,但適用范圍極其有限,不可隨意運用。
4
.(3
分)B
5
.(3
分)C
6
.(4
分)作者肯定“
詩史互證”
的閱讀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適應(yīng)性。因為詩歌具有記錄的功能,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歷史的閱讀,可以在政治史、文化史等眾多不同的歷史研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但批評盲目追捧這種閱讀方法。倡導(dǎo)真正從詩歌的體制、美學(xué)、語言文字的運用等角度閱讀詩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450186.html

相關(guān)閱讀:宗白華《悲劇的與幽默的人生態(tài)度》閱讀答案
季羨林《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閱讀答案
《墨家剎那輝煌之后為何在歷史上失蹤了?》閱讀答案及解題指導(dǎo)
《歷史性的活化、延伸與推進》閱讀答案
在詩與思的辯難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來自同樣“富有熱情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