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題。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至于皂隸者,其爵祿、奉養(yǎng)、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僭
大,賤不得逾貴,故上下序
而民志定。于是辨其土地、川澤、丘陵之宜,教民種樹畜養(yǎng);五谷六畜及至魚鱉、鳥獸、材干、器械之資,所以
養(yǎng)生送終之具,靡不皆育。育之以時,而用之有節(jié)。然后四民因其土宜,各任智力,夙興夜寐,以治其業(yè),非有征發(fā)期會,而遠近咸足。故《易》曰“以財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
大乎圣人”,此之謂也。
《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雜處。士相與言仁義于閑宴,工相與議技巧于官府,商相與語財利于市井,農(nóng)相與謀稼穡于田野,朝夕從事,不見異物而遷焉。故其
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子弟之學(xué)不勞而能,各安其居而樂其業(yè),甘其食而美
其服,雖見奇麗紛華,非其所習(xí),不相
入矣。是以欲寡而事節(jié),財足而不爭。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故民有恥而且敬,貴義而賤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嚴而治之大略也。
及周室衰,禮法墮;、文之后,禮義大壞,國異政,家殊俗。于是商通難得之貨,工作亡
用之器,士設(shè)反道之行,以追時好而取世資。偽民背實而要名,奸夫犯害而求利,篡弒取國者為王公,圉奪成家者為雄桀,飾變詐為奸軌者自足一世之間,守道循理者不免于饑寒之患。禮義不足以拘君子,刑戮不足以威小人,傷化敗俗,大亂之道也。
(取材于班固《漢書·貨殖傳》)
6.
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
不正確
的一項是
A.
小不得僭
大
僭:超越本分
B.
故上下序
而民志定
序:先后順序
C.
甘其食而美
其服
美:認為……美
D.
工作亡
用之器
亡:通“無”
7.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所以
養(yǎng)生送終之具
B.
莫
大乎圣人
師者,所以
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莫
辭更坐彈一曲
故其
父兄之教不肅而成
D.
非其所習(xí),不相
入矣
而余亦悔其
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母、孫二人,更相
為命
8.
下列語句的括號中是補出的詞語,補出后不符合
文意的一項是
A.
于是(先王)辨其土地、川澤、丘陵之宜
B.
子弟之學(xué)(雖)不勞而能
C.
是以(國君)欲寡而事節(jié)
D.
飾變詐為奸軌者自足(于)一世之間
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
文意的一項是
A.
在先王的制度中,對君王及百姓的等級有嚴格的規(guī)定,任何人不能逾越。
B.
《易經(jīng)》中認為,應(yīng)當(dāng)依靠財物輔助自然規(guī)律的運行,來引導(dǎo)制約百姓。
C.
《管子》說,古代士農(nóng)工商四類百姓不得混居,沒有異常情況不得遷徙。
D.
周王室衰微后,禮法遭到破壞,社會風(fēng)氣敗壞,是導(dǎo)致天下大亂的原因。
參考答案:
6.B
(序:有序)
7.A
(A
用來……的。B
副詞,沒有誰;副詞,不要。C
代詞,他的;代詞,我。D
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副詞,互相)
8.C
(應(yīng)為“民”)
9.C
(“沒有異常情況不得遷徙”應(yīng)為“不會看到別的事物而想改變自己的本業(yè)”)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從前先王的制度,從天子、公侯到奴仆,他們的官爵、俸祿、死生(禮儀)的制度各有不同的等級,小的不得越過大的,低賤的不得越過高貴的,所以上下有序,民心穩(wěn)定。在這種情況下(先王)辨明土地、山川水澤、丘陵等不同情形,教導(dǎo)百姓(因地制宜)種植樹木、飼養(yǎng)牲畜;(從)五谷六畜到魚鱉、鳥獸、材料、工具等資財,用來養(yǎng)生送終的東西,沒有不全都植養(yǎng)繁育的。按時植養(yǎng),使用時有節(jié)度。這樣之后(士、農(nóng)、工、商)四類百姓各自根據(jù)他們(所在地區(qū))的自然條件,充分發(fā)揮各自的智力和體力,早起晚睡,來治理自己的產(chǎn)業(yè),并沒有(政府)征發(fā)(賦稅徭役),限期交納,但遠近地區(qū)都很富足。所以《易》說“依靠財物輔助自然規(guī)律的運行,來引導(dǎo)制約百姓”“備取萬物用于各個方面,制成器物把(它)作為天下人的利益,(在這方面)沒有誰比圣賢的君主更偉大了”,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管子》說,古代(士、農(nóng)、工、商)四類百姓不允許混合居住。士人在
學(xué)習(xí)讀書的地方相互談
講仁義,工匠在官府里
相互
議論技巧,商人在街市
相互
談?wù)撠斃,農(nóng)民在田野
相互
謀劃生產(chǎn),從早到晚從事(自己的職業(yè)),不會看到別的事物而想改變自己的本業(yè)。
所以他們父兄的教導(dǎo)(即使)不嚴格也能成功,子弟的學(xué)習(xí)(即使)不費力也能學(xué)會,(他們)各自安于自己居住的地方,樂于從事自己的職業(yè),
認為自己的食物很美味,認為自己的服飾很好看,即使看見奇異華麗的事物,(因為)不符合他們的習(xí)俗,(就)不會接受。由
此(百姓)的欲望少,事情簡單,財物充足,沒有爭奪。在這種情況下,
位居百姓之上的君王,
用道德來引導(dǎo)他們,用禮制來統(tǒng)一他們,所以
百姓有廉恥之心而懂得尊敬,
重視仁義而輕視財利。這(就是夏、商、周)三代能沿著正確的道路發(fā)展,不需采用嚴酷的政治而能使國家安定
的大概原因吧
。
到周王室衰微時,
禮法被破壞。齊桓公、晉文公之后,
禮義徹底破壞,
各國的
政治不同,各家族的
風(fēng)氣差別很大
。于是商人
販賣奇珍異貨
,工匠制作
沒有實用價值的器具
,
士人進行
違反道義的行為,來追逐時人的喜好而獲取世間的資財。詭詐的人違背事實來詐騙名譽,奸邪的人侵犯損害他人來求取功利,篡
一輩子富足,固守正道遵循義理的人不能免去饑寒的
憂慮。禮義不足以約
【附:文言文斷句參考譯文】
我退居在山林之下,斷絕人際往來。想起平日與門客的談話,不時用筆記下一件事,就如同與人會面交談。寂寞地度過了一天天,交談的對象只有筆硯罷了,所以稱這本書為《夢溪筆談》。(這本書中)記錄的只有山間的樹木小草,
不關(guān)系到人間的利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506325.html
相關(guān)閱讀:“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崔浩,字伯淵,清河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潘將軍失珠》閱讀答案及翻譯
《崔浩字伯深》閱讀答案及翻譯
《冷泉亭記》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