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位篤信佛教多年的顧問界林姓朋友(以下就以“林兄”稱之)談過“‘自我中心’就是‘我執(zhí)’。”和“對修行而言,‘我執(zhí)’是一個非常嚴(yán)重的障礙。”之后,他表情很嚴(yán)肅地接著說:“但是,‘尊重’和佛教修行的去‘我執(zhí)’,有很大的差距。”
我以自以為幽默的口吻說:“愿聞其詳。”
林兄還沒答我話,我另一位對“心靈疆界”抱持既質(zhì)疑又好奇的顧問界朋友(他姓李,以下就以“李兄”稱之)卻突然插話:“我經(jīng)常聽到‘我執(zhí)’、‘法執(zhí)’這兩個詞,不知道它們的涵義是什么?林兄,你能幫忙解釋一下嗎?”
林兄說:“如果講得淺顯一點的話,當(dāng)我們用‘我’、‘我們’、‘我的’、‘我們的’,或者‘你、你們、他、他們、它、它們、牠、牠們’這些詞,在表達某些想法時,我們內(nèi)心就一定有一個‘我’的概念,這個‘我’,就是我們的‘我執(zhí)’。”
李兄問:“如果講深一點的話呢?”
林兄說:“這就有點為難了,要是我用佛教語言來解釋,我想,你又要被一大堆專有名詞搞昏頭,你說怎么辦?”
李兄說:“那倒是。那么…有‘我執(zhí)’和沒‘我執(zhí)’會有什么不一樣嗎?”
林兄說:“如果有人對著你吐痰的話,你會有什么反應(yīng)?”
李兄說:“當(dāng)然不高興啦。”
林兄說:“你讓我吐口痰可以嗎?”
李兄張大眼說:“你敢?”
林兄說:“我當(dāng)然不會對你吐痰啦。我們一般人的反應(yīng)都會和你現(xiàn)在的反應(yīng)差不多,這就是有‘我執(zhí)’的反應(yīng)方式。”
李兄問:“那~,沒‘我執(zhí)’的人會怎么反應(yīng)?”
林兄說:“沒‘我執(zhí)’的人非常非常少,剛好,佛陀就曾經(jīng)被一個人朝祂吐痰。”
李兄好奇地問:“這是怎么一回事?”
林兄說:“有一位不是佛教徒的修行人,他非常不認(rèn)同佛陀,有一天,他去找佛陀,一見面,就朝佛陀吐痰。”
李兄好奇地問:“結(jié)果呢?”
林兄說:“佛陀身邊的弟子看他如此無禮,一個個都非常生氣。”
李兄說:“別東扯西扯,快說,佛陀怎么反應(yīng)?”
林兄說:“佛陀不但沒生氣,還很平靜地問他:‘你一定有很多話要對我說,是不是?’。”
李兄說:“對哦,這個人心中一定有非常多不以為然的看法。”
林兄說:“這是很明顯的一件事,不過,如果覺得受辱、生氣,就會連這么明顯的事也看不出來。”
李兄感嘆又好奇地問:“佛陀的修養(yǎng)真好!別人朝祂吐痰,祂一點都不生氣,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林兄說:“依我的體會,那是因為佛陀已經(jīng)‘無我’,心中沒有一個被侮辱的‘我’,所以,祂不會生氣,也不會被情緒所遮蔽。”
李兄似有所感地說:“‘有我’、‘無我’,差別還真不小。這點,倒是很值得企業(yè)主管參考。”
我插話問:“佛教的去‘我執(zhí)’和‘尊重’的差距是什么?”
林兄說:“去了‘我執(zhí)’,就會沒有‘人’、‘我’的差別,就能證‘平等智’,這樣就可以超越‘相對法’,也就是所謂的‘冤親平等’。”
我內(nèi)心隱隱感受到“尊重”和“無我”的差別,但是,也隱隱感受到“尊重”和“無我”也有那么一點關(guān)聯(lián),只是,一時還沒能理得很清楚,所以,只“哦”了一聲。
林兄接著又說:“‘尊重’精神,就是‘我’尊重‘對方’,所以,還有‘我’和‘對方’角色的存在,這就是‘相對法’;而‘無我’,就沒有了這層‘相對’關(guān)系。這就是‘尊重’和‘無我’的差別。”
我突然有所悟地說:“‘尊重’,確實還差‘無我’一大截,但是,‘尊重’的精神,卻已開始邁向追求‘人’、‘我’的平等,我想,我應(yīng)該這么說,‘無我’、‘平等智’就是‘尊重’的終極方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nlp/2453.html
相關(guān)閱讀:如何運用NLP技巧處理負(fù)面情緒
NAC神經(jīng)鏈調(diào)整術(shù)六大步驟
NLP自修三階段
NLP的威力
NLP:一門無與倫比的身心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