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說:“課程所說的‘愛’,不是戀愛、愛財、愛名、情色…的‘愛’,比較像基督教所說的‘博愛’,或者是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甚至,像佛教所說的‘慈悲’。”之后,我那位篤信佛教多年的顧問界林姓朋友(以下就以“林兄”稱之),很不以為然地說:“對我來說,我很難在‘愛’和‘慈悲’之間畫上等號。”
我說:“我能了解您的意思,我最近在佛教經典上,多少也下了一點功夫。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愛’這個辭一直被廣泛應用,‘貪’也叫‘愛’,‘欲’也叫‘愛’,‘感情’也叫‘愛’,‘執(zhí)著’也叫‘愛’,‘意向’也叫‘愛’,自私的‘小愛’也叫‘愛’,無私的‘大愛’也叫‘愛’。”
林兄說:“即使是無私的‘大愛’,也可能來自信仰的狂熱,也可能來自同體大悲,這中間的差異,可是天壤之別。”
我說:“您所說極是,以‘心靈疆界’來說,一般所說的‘愛’,確實可能來自‘心靈疆界’的各個層次,不過,我在那個課程里所體驗的‘愛’,卻是來自‘自性層次’。”
林兄問:“我對你在那個課程所體驗的‘愛’很好奇。”
我說:“事實上,我在那個課程里所體驗的‘愛’,是一種由自己內心自然流露出來的一種‘本能’。”
林兄說:“你這么說,我還是不能了解你的意思,你能不能把你上課的經驗說詳細一點?”
我說:“那是三天兩夜的課程,當課程進入第二天上午時,我發(fā)覺,我跟不上課程的進度,我沒辦法隨著課程去體驗‘愛’的種種層面,因為,我不能真正體會‘愛’到底是什么。”
林兄疑惑地說:“怎么可能?那你怎么辦?”
我說:“我就找一位學長幫忙。”
林兄說:“你那位學長怎么幫忙你?”
我說:“這位學長聽我說,我因為不能真正體會‘愛’是什么,而跟不上課程進度之后,他并沒有馬上告訴我該怎么做,反而問我:‘你的困擾就是你不能真正體會愛是什么?在我回答你的問題之前,你能不能先告訴我,在你心目中,愛到底是什么?’”
林兄忍不住好奇地問:“你怎么回答?”
我說:“當時,我隨口就告訴他,我認為‘愛’就是關懷對方、愿意為對方付出、‘愛’就是把對方看得很重要、‘愛’就是能接納對方的一切…。當我講到這里時,我突然覺得不對。”
林兄問:“有什么不對?不是講得很好嗎?”
我說:“當時我警覺到,‘愛’,應該是由自己內心流露出來的一種狀態(tài),我來上這個課程,明明是要真實體驗由自己內心流露出來的‘愛’,但是,我回答那位學長時,卻像學生在作‘愛’的‘名詞解釋’,我所說的那些答案,都是‘愛’的‘名詞解釋’,都是過去從書本學來的,這些都只是解釋‘愛’的‘概念’,講得再好,‘名詞解釋’、‘概念’絕對不是活生生從自己內心流露出來的‘愛’。”
林兄很有興趣地問:“咦,這很有趣哦,你這段話很有‘佛味’哦。后來呢?”
我沒問他為什么我的那段話有“佛味”,而回答說:“后來,那位學長就協助我,讓我去真正體驗由自己內心流露出來的‘愛’。”
林兄興致不減地問:“有意思,他是怎么辦到的?”
我說:“他舉出很多種‘愛’的狀況來啟發(fā)我,希望讓我從記憶中找到‘愛’的經驗。”
林兄問:“他舉了哪些‘愛’的狀況?”
我說:“對每個人而言,都可能不一樣,所以,他舉的例子,只能說是‘可能’有‘愛’的狀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nlp/2468.html
相關閱讀:NLP自修三階段
如何運用NLP技巧處理負面情緒
NLP的威力
NAC神經鏈調整術六大步驟
NLP:一門無與倫比的身心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