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悟
[英國]但·羅塞蒂
我一定到過此地,
何時,何因,卻不知詳。
只記得門外芳草依依,
陣陣甜香,
圍繞岸邊的閃光,海的嘆息。
往昔你曾屬于我——
只不知距今已有多久,
但剛才你看飛燕穿梭,
驀地回首,
紗幕落了!——這一切我早就見過。
莫非真有過此情此景?
時間的飛旋會不會再一次
恢復(fù)我們的生活與愛情,
超越了死,
日日夜夜再給我們一次歡欣?
(飛白譯)
【賞析】
羅塞蒂創(chuàng)立先拉斐爾派后不久,在二十二歲時,愛上了一位能詩善畫的姑娘伊麗莎白·西德爾。因為她的美貌帶有一種夢幻的非凡世的神韻,她從此成了羅塞蒂作畫不可或缺的模特兒。因經(jīng)濟困難,他們十年后才結(jié)婚,而婚后僅一年多西德爾就死了,是因病服鴉片酊過量致死的。羅塞蒂以自己的全部詩稿為妻子殉葬。七年后,在友人極力勸說下,羅塞蒂才同意挖出詩稿,出版《羅塞蒂詩集》,這些詩以其唯美主義色彩,神秘、象征氣氛,如畫的細膩和訴諸感官的魅力震動了文壇,同時也招致了最猛烈的攻擊,使羅塞蒂身心進一步受到創(chuàng)傷,心靈雞湯。
羅塞蒂后期詩作中最著名的是組詩《生命之星》,這是一部帶神秘主義意味的愛情和哀悼詩集,在羅塞蒂逝世前一年出版!额D悟》是《生命之星》的第三歌,其神秘色彩特別耐人尋味。
《頓悟》依據(jù)的是一種人人都體驗過的心理經(jīng)驗:有時在一個新的地方,會忽然感到這個地方我曾經(jīng)來過;有時遇到一個新的場景,會忽然覺得這個場景我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若不是真實的,那么只能解釋為夢中經(jīng)歷過了。這種心理經(jīng)驗很難解釋,也許是由于當(dāng)前遇到的場景雖然是未曾經(jīng)歷,但記憶中分散儲存著若干與此十分相似的要素,在觸景生情的一剎那間,這些記憶要素突然接通“電路”,構(gòu)成一幅虛幻的完形的緣故。靈感的產(chǎn)生不是也這樣的么?
詩的第一節(jié)敘述的,就是這樣一種場景。
第二節(jié)中,詩人再把全景縮成特寫——愛人驀然回首的一個動作。正是這個動作,揭開了遮蔽悟性的紗幕。這不是說愛人的面紗落了,而是記憶的紗幕落了,鏡子閃回,“這一切我早就見過!”這里,羅塞蒂不是作心理機制的解釋,而是作了神秘主義的解釋:不知何時何因,不知多久以前,也許是在前生,也許是在隔世,我們就曾在此同游,而且你曾屬于我!
羅塞蒂寫這段體驗不是平白無故的。整部《生命之屋》都浸透了詩人對愛人伊麗莎白·西德爾的愛和思念,《頓悟》的第三節(jié)就是一個思念者作出的關(guān)于“輪回”的猜測:既然今日重現(xiàn)了往昔景象,那么照此類推,時間的飛旋應(yīng)當(dāng)在將來重現(xiàn)我們的愛情,從而摧毀使我們永遠分離的死墻。這才是《頓悟》一詩要達到的歸結(jié)。
在佛教中,“輪回”是無邊苦海,要竭力從中解脫出來,羅塞蒂卻抱著“時間飛旋”的美好幻想,不求從輪回中解脫,只在詩境中祈求這明不可能的輪回出現(xiàn)。(飛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221764.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