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劉怦傳原文
劉怦,幽州昌平人也。父貢,嘗為廣邊大斗軍使。怦即朱滔姑之子,積軍功為雄武軍使,廣屯田,節(jié)用,以辦理稱。稍遷涿州刺史。居數(shù)年,朱滔將兵討田承嗣,奏署怦領(lǐng)留府事,以寬緩得眾心。時李寶臣為田承嗣間說,與之通謀。承嗣又以滄州與寶臣,乃以兵劫朱滔于瓦橋關(guān),滔脫身走,乘勝欲襲取幽州。怦設(shè)方略鎮(zhèn)撫,寶臣不敢進,以功加御史中丞。
寶臣死,子惟岳拒朝命,德宗令滔與張孝忠同力討之。及惟岳平,滔怨朝廷違約不與深州,含怒不已。會王武俊亦怨割地深、趙,相謀叛,欲救田悅。怦時知幽州留后事,遣人赍書謂滔曰:"司徒位崇太尉,尊居宰相,恩寵冠藩臣之右,榮遇極矣!今昌平故里,朝廷改為尉卿、司徒里,此亦大夫不朽之名也。但以忠順自持,則事無不濟。竊思近日,務(wù)大樂戰(zhàn),不顧成敗,而家滅身屠者,安、史是也。暴亂易亡,今復何有?怦忝密親,世荷恩遇,默而無告,是負重知。惟司徒圖之,無貽后悔也!"滔雖不用其言,亦嘉其盡言,卒無疑貳。凡出征伐,必以怦總留后事。及?稱大冀王,偽署怦為右仆射、范陽留守。及?據(jù)京邑,召滔南河,至貝州,挫敗而還,兵甲盡喪。怦聞滔將至,悉?范陽兵甲,夾道排列二十余里,以迎滔歸于府第,人皆嘉怦忠義。
貞元元年,滔卒,三軍推怦權(quán)撫軍府事。怦為眾所服,卒有其地。朝廷因授怦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御史大夫、幽州盧龍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管內(nèi)營田觀察、押奚契丹、經(jīng)略盧龍軍使。居位三月,以貞元元年九月卒,年五十九,廢朝三日,贈兵部尚書,賜布帛有差。子濟繼為幽州節(jié)度使。
舊唐書?劉怦傳翻譯
劉怦,幽州昌平縣人。父劉貢,曾任荒遠之地大斗軍使。劉怦之母為朱滔之岳母。他累積戰(zhàn)功被授雄武軍使。廣為屯田,節(jié)省開支,并以處事得法著稱。逐步升遷為涿州刺史。數(shù)年后,朱滔領(lǐng)兵討伐田承嗣,奏請任命劉怦管轄留守府衙之事務(wù),劉怦因?qū)捄窈途彾萌诵摹_@時李寶臣被田承嗣挑撥煽動,同他共謀叛亂。田承嗣又把滄州送給李寶臣,李寶臣便派兵在瓦橋關(guān)劫持朱滔,朱滔脫身逃走,李寶臣乘勝欲襲取幽州。劉怦策劃謀略鎮(zhèn)撫,李寶臣不敢進兵,劉怦因功加授御史中丞。
李寶臣死后,其子李惟岳抗拒朝命,德宗令朱滔和張孝忠協(xié)力討伐他。及至李惟岳平定,朱滔怨恨朝廷背約不將深州給他,含怒不已。時逢王武俊也怨恨割去了他的地盤深州、趙州,便同朱滔一起謀反,企圖援救田悅。劉怦當時執(zhí)掌幽州留后事,派人致書對朱滔說:“司徒之位高于太尉,尊榮同于宰相,恩寵超出藩臣之上,榮耀達于極點了。如今您的昌平故里,朝廷改稱太尉鄉(xiāng)、司徒里,這是使大夫得以不朽的名聲啊。只要以對朝廷的忠順把握住自己,則事情無不成功。想到近年來,講究排場,樂于征戰(zhàn),不顧成敗,而導致家族滅亡、身遭屠戮的,那就是安祿山、史思明。以暴亂換取滅亡,如今還剩下什么呢?劉怦有幸為您的近親,終生蒙受恩遇,如果沉默而不告訴您這些,這就辜負了您的深厚情誼。希望司徒仔細思量,不要將來后悔!敝焯想m未采納他的意見,也嘉許他言無不盡,始終不懷疑他有二心。凡出兵征伐,必命劉怦總管留后的事務(wù)。及至朱滔僭稱大冀王,便以偽命任劉怦為右仆射、范陽留守。等到朱氵此占據(jù)京師,自南河征召朱滔,抵達貝州后,被擊敗而回,兵甲全都喪失。劉怦聽說朱滔將至,聚集范陽的所有兵卒夾道排列二十余里,以迎接朱滔歸還府第,人們都稱贊劉怦的忠義。
貞元元年(785),朱滔去世,三軍推舉劉怦暫時主持軍府事務(wù),劉怦為眾人所折服,統(tǒng)轄這一地區(qū)。朝廷于是授劉怦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御史大夫、幽州盧龍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管內(nèi)營田觀察、押奚契丹、經(jīng)略盧龍軍使。在位三月,于貞元元年九月去世,年五十九,停止上朝三日,追贈兵部尚書,賜給數(shù)量不一的布匹、絹帛。其子劉濟繼任幽州節(jié)度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414665.html
相關(guān)閱讀:海戰(zhàn)_詩歌鑒賞
明月照積雪,北風勁且哀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張籍《獻從兄》原文翻譯 賞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