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少女
[希臘]薩福
好比蘋果蜜甜的,高高轉(zhuǎn)紅在樹梢,
向了天轉(zhuǎn)紅——奇怪,摘果的拿它忘掉——
不,是沒有摘,到今天才有人拾到。
好比野生的風(fēng)信子茂盛在山嶺上,
在牧人們往來的腳下她受損受傷,
一直到紫色的花兒在泥土里滅亡。
(朱湘譯)
【賞析】
這是一首充滿惆帳和哀怨的詩歌。一個少女,在花容月貌時無人問津、遭人忽視冷落;等到韶華已逝,才在不經(jīng)意間被人發(fā)現(xiàn)。一個少女,在風(fēng)華正茂時被人蹂躪踐踏,最后落得個香消玉碎。詩行中透出詩人對少女無常命運的深深的感慨。
詩人先是把少女比作蘋果,“蜜甜的、高高轉(zhuǎn)紅在樹梢”。正如熟了的蘋果等人來摘一樣,一天天長成的少女也滿心期待,期待著白馬王子的出現(xiàn),期待著在自己最青春靚麗的時候能夠得到意中人的愛寵。怎奈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意中人居然把自己忘了,甚至可以說是無視自己的存在;而等到有人發(fā)現(xiàn)自己時,少女已風(fēng)光不再。詩人并沒有直接描寫少女的心理落差,但卻能想見她的愁腸百轉(zhuǎn)、哀怨?jié)M懷。此節(jié)中第三行的翻譯似有可疑的地方,在周作人和水建馥的譯本中,第三行分別是“不,不是忘記,勵志文章,只是夠不著”和“不是遺忘了,是夠不著”。這二者意思吻合:并非無人采摘蘋果,而是她“高高在上,高不可攀,好像觀望者不斷仰視,目光不斷上移”,最終卻“不能企及”(田曉菲)。
歌第二節(jié)所描述的情形就更慘了,花姿絢爛的少女被比作茂盛的風(fēng)信子,但在這個時候,她非但得不到戀人的垂青,反而被不懂得憐香惜玉的牧人們隨意踐踏,少女心中的悲涼是不言自明的了。被譽為“西洋水仙”的風(fēng)信子,其名原是希臘神話中被太陽神阿波羅所愛的一位英俊美男子的名字。風(fēng)信子色彩絢麗、灑脫不羈,可美好的事物似乎總是不能長久,風(fēng)信子的花期僅有20天左右。盡管我們多數(shù)人沒見過風(fēng)信子,但對這種花稍作了解之后,則不難看出少女與風(fēng)信子之間的某種關(guān)聯(lián)。
薩福在寫作此詩的時候,充分展示了她在用詞與情感表達上的細膩和貼切。例如“蜜甜的,高高轉(zhuǎn)紅在樹梢”,這里詩人把表述味覺和視覺的詞放在一起,恰如其分地寫出了少女的風(fēng)致和韻味。用“高高”這樣一個形容視覺距離的詞來描述呈現(xiàn)事物變化的“轉(zhuǎn)紅”,乍看有些突兀,然而這正是詩人的匠心所在,這樣的用詞恰恰突出了少女的可望而不可及。此外,“奇怪,摘果的拿它忘掉——/不,是沒有摘……”這樣的詩行生動地演絳出了一個少女的惶惑和敏感。誠如一首唐詩所言:“花堪折時直須折,莫待花落空折枝。”這何嘗不是薩福和本詩中少女的心聲呢?(楊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2969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