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華中師大一附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語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湖北省華中師大一附中2015—2014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高二語文試題全卷滿分150分?荚囉脮r150分鐘。一、語文基礎知識 (共15分,共5小題,每小題3分)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A.篡(cuàn)奪 與(yǔ)會 凝噎(yē) 殘羹(gēn)冷炙 B.孱(càn)頭 伺(cì)候 信箋(jiān) 繁文縟(rù)節(jié)C.?(xī)惶 自詡(xǔ) 不啻(chì) 向隅(yǔ)而泣D.埋(mán)怨 妻孥(nǔ) 游弋(yì) 鰥(guān)寡孤獨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A.蟊賊 薈粹 岑寂 咄咄逼人B.蕭騷 淹留 縹緗 以德抱怨C.饕餮 淆亂 寒暄 燕侶鶯籌D.料峭 骸骨 履行 精思傅會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茿.做人須誠實守信,言出必行,一是一,二是二,一言九鼎,這樣才能立足社會,才能受到朋友、同行的信任,才能使事業(yè)興旺發(fā)達。B.不要以為八卦就一定是娛樂記者們在飛短流長,真正有厚度的八卦,在喧囂的狂歡后留下的不是一地雞毛,而是一些足夠折射時代文化生態(tài)的鏡面碎片。C.何先生西洋油畫的功底非常深厚,對中國畫的春秋筆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幾筆,一個鮮活的形象便躍然紙上。D.據(jù)專家測算,在武漢市內的空氣污染中,汽車尾氣的排放可算首當其沖,竟占了污染總量的45%。4.下列各項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加拿大女作家門羅獲得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之后,媒體爆出成功秘訣是每天堅持步行5公里,雷打不動,她借此放松大腦,激發(fā)靈感。 B.只要稍加留心,就不難看出,大多數(shù)網(wǎng)友并非對放長假不滿,而是對挪借雙休日拼湊假期,導致休假時間安排混亂,感到疲憊和焦慮。C.出國留學熱持續(xù)升溫,其中一個值得思考的現(xiàn)象是,美國大學正成為很多國家出國留學的首選,這表明美國高等教育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D.大學畢業(yè)生不應該只關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溫飽,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個體,要正真擔負起對群體、社會、他人的責任和義務。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A.班固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文學家和史學家,他的《漢書》是我國第一部斷代史,為后世封建王朝官修正史的楷模!短K武傳》是《漢書》中的名篇,它主要用縱式結構并適當用插敘的方法來組織文章,脈絡清晰,故事完整,生動刻畫了一位“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愛國志士形象。B.莎士比亞劇作宏富,貫通古今,展示了極為廣闊的社會生活圖景,塑造了眾多不同的性格豐滿復雜的人物形象,還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金句。如《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議論金錢的臺詞:“金子!黃黃的、發(fā)光的、寶貴的金子……只這一點點,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早已成為世界文學的千古名句。C柳永大力創(chuàng)制和寫作長調,為詞拓寬了藝術表現(xiàn)的天地。蘇軾突破格律規(guī)范和語言習慣,用詞來抒情、記事、寫景、議論、懷古、悼亡和寄人,形成了一種疏朗、剛健的風格。辛棄疾擅長大量用典,借古人古事來表達內心郁悶和憤怒。李清照善于創(chuàng)意出新,造語新奇。他們都對詞的發(fā)展作出了獨特貢獻。D.蒙田是文藝復興后期法國人文主義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隨筆集》;蒙田以博學著稱,他是一位人類感情的冷峻的觀察家。他的《隨筆集》,旁征博引,娓娓而談,舉凡日常生活、傳統(tǒng)習俗、歷史文化、人生哲理等等無不涉及,堪稱十六世紀各種思潮和各種知識分析的總匯,有“生活的哲學”之美稱。二、現(xiàn)代文(論述類文本)閱讀(共 9 分,共 3 小題,每小題 3 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題。 “圓形人物”的塑造劉鳳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加洛蒂認為:“能達到現(xiàn)實主義要求的不僅只是一種手段或風格,而是有無數(shù)的手段或風格。因而現(xiàn)實主義是‘無邊的’。”他的論斷為現(xiàn)實主義本身的豐富和發(fā)展提供了理論基礎。中國當代開放的文化環(huán)境、多樣的社會文學思潮為中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當代化提供了新的發(fā)展空間。因而,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路遙執(zhí)意要“在前面大師們的偉大實踐和我自己已有的微不足道的經驗的基礎上,力圖有現(xiàn)代意義的表現(xiàn)”,甚至為自己規(guī)定了“無榜樣意識”的創(chuàng)作原則。由此看出,路遙的突破意識是十分明確的,突出一點就是他著力塑造“圓形人物”形象。每一種事物都包含有對立因素。對立統(tǒng)一原則是這個世界的根本原則。同樣,人也是無數(shù)對立兩極的合成:包括人的社會屬性與自然屬性的對立;理智與情感的對立;意識與潛意識的對立;善與惡的對立;美與丑的對立等。正如英國文學批評家福斯特所言,人是具有多面性的,這樣的人他稱為“圓形人物”。但是在新時期以前的當代文學中所塑造的此類人物并不是很多,“扁平形象”卻比比皆是。這些扁平形象多是一維構成,符合當時流行的二元判斷(即黑白邏輯),非是即非,非善即惡,非白即黑。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似乎只有二元,排中律的使用使得那段時期的文學里只有兩種人,要么好人要么壞人,好人與壞人之間的中間區(qū)域被人為地刪除了。于是立體變?yōu)槠矫妫瑥碗s化為簡單,內在化轉為臉譜化,真實被扭曲、剝奪。這種情況在“文革”期間更是變本加厲,對人物的簡單判斷簡直達到了極致——完全以階級屬性為標準進行二元判斷。以后的“傷痕文學”“反思文學”甚至是“改革文學”都不同程度地延續(xù)著這種模式的判斷。路遙對于這種現(xiàn)象是頗為不滿的,決心“要給文學界、批評界、給習慣于看好人與壞人或大團圓故事的讀者提供一個新的形象,一個急忙間分不清‘好人壞人’的人”,《人生》中的高加林就是這種有意識塑造的一個“圓形人物”。對于他,我們很難用簡單的詞語來概括,他既不像梁生寶腳踏實地地為集體事業(yè)而貢獻全部力量,也不像郭振山一味熱衷于營建自己的安樂窩;既不是心胸坦蕩、光明磊落之人,也不是不擇手段的庸碌宵小之輩;他的追求目標正當且高遠,追求方式卻又下作而卑鄙;既有保爾的堅韌,又有于連的鉆營;他不鄙視任何一個農民,卻從來不打算一輩子務農;他拋棄巧珍的態(tài)度是決絕的,但內心卻備受道德譴責的煎熬;他鄙視、痛恨利用權勢牟取私利,卻又坦然仰仗權勢、不正之風牟取私利;他的靈魂光明又污穢,內心自卑又自亢。這些十分矛盾的性格匯聚其一身,實在令人眼花繚亂,以至于《人生》的發(fā)表在全國引起了軒然大波,引發(fā)了熱烈的大討論。對于習慣于二元判斷的讀者來說,高加林的出現(xiàn)無疑打破了他們的慣常思維,我們很難說他是英雄,卻又不能說他是壞蛋,在這里采用非好即壞、非肯定即否定的簡單化的判斷是解析不清這個“圓形人物”的。但是,對于這種打破,讀者不但不感到別扭,反而感到一種久違了的親切,有著“感同身受”的震撼。這不能不說是路遙的巨大成功。其實,任何一個典型都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人的特點就在于他不僅擔負多方面的矛盾,而且還忍受多方面的矛盾,在這種矛盾里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忠實于自己!甭愤b總是注重挖掘、表現(xiàn)人物性格心理的多重性與復雜性,其筆下的高加林、黃亞萍、高大年、高明樓、孫少安、田福堂、孫玉亭、劉麗英等莫不是多種矛盾的統(tǒng)一體,完全突破了以往好人與壞人完全對峙的僵硬模式。(節(jié)選自《名作欣賞》,有改動)【小題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現(xiàn)實主義文學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以及中國當代日益開放的文化環(huán)境和社會文學思潮的多樣性為中國當代文學作品中“圓形人物”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B.在“文革”期間,受社會影響,人們習慣于以階級屬性為標準評價文學人物,這種評價觀嚴重阻礙了后期“傷痕文學”“反思文學”等新興文學流派的發(fā)展。C.在路遙的作品《人生》中,高加林是一個典型的“圓形人物”,這一人物形象的出現(xiàn),不僅引發(fā)了社會的熱烈討論,也結束了中國文學“圓形人物”空缺的歷史。D.對于習慣了簡單的二元判斷的讀者來說,“圓形人物”的出現(xiàn)徹底打破了他們的思維模式,顛覆了他們的價值觀,這是“圓形人物”不易被讀者接受的主要原因。【小題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當代文學所塑造的文學人物中缺乏經典的“圓形人物”,而“扁平形象”卻比比皆是,這說明當代文學在塑造人物上是失敗的。B.社會流行二元判斷(即黑白邏輯),非是即非,非善即惡,非白即黑,這是當代文學習慣于塑造“扁平人物”的社會成因。C.無論世界多么復雜,人們始終用二元判斷來界定文學人物的好與壞,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作家很難塑造出經典的“圓形人物”。D.在塑造人物時,只有注重挖掘、表現(xiàn)人物性格心理的多重性與復雜性,突破好壞完全對峙的僵硬模式,才可能塑造出經典的“圓形人物”。【答案】【小題1】B【小題2】A【小題3】A【解析】【小題2】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小題3】三、古代詩文閱讀 (共34分,共7小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來文端公傳袁枚公名來保,滿洲人,字學圃。年十三,為圣祖御前侍衛(wèi)。舉止端凝,容貌眉目如畫,圣祖呼為“人樣子”。善騎射弋獵,而被服造次必于儒者。仕于朝七十余年,其語默動靜及所跪立處,與幼年初入內廷不差尺寸。理邸在東宮,再獲譴,左右近臣以不能導王于善,多誅竄者。公獨持正不阿,竟得無罪。仁廟升遐①,公奉祠景陵七年,蔬食菜羹淡如也。乾隆元年,上召為工部尚書兼內府總管。時方議敘水利營田官,公不可,曰;“所謂議敘者,為其開水利于北方,故獎勸之。若收其所營之田而議敘之,是利之也;噬铣醯谴髮,當以義為利!比肃凸亻煟嗟。尋遷刑部尚書。圓明園大內被竊,獲系內監(jiān),法司審擬充軍。上面諭曰:“盜朕臥榻前物,豈可與尋常竊盜比?可赴部再議!惫,仍照原議復奏。上大怒,曰:“汝故違朕旨!边持。公曰:“本朝祖宗定律,竊盜贓滿貫才死。此未至滿貫而殺之,是律不足信也。陛下既付司法,臣愚但知執(zhí)法,不敢任意為輕重。”上滋不悅,命內府斃內監(jiān)于杖下,公遽引疾,具疏通政司乞退,上念三朝老臣湖北省華中師大一附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語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316981.html

相關閱讀:湖北省黃梅一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適應性訓練(十一) 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