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教學理念越來越深入教師頭腦,我們的數學課堂也越來越“精彩”。但細細回味后就會發(fā)現,這種“精彩”大多只是表面上的“熱鬧”:少數學生在進行游戲,多數學生是“旁觀者”;只是看得起勁,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只是外在形式上的活躍,數學思維的含金量并不高。
一、真實的課堂摒棄演練和作假
“利息”是學生六年級學生學完百分數后,在生活實踐中能接觸到的知識。學生在原有的生活中就有過相關的知識儲備,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在課堂中充分讓學生“做主”,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中理解有關利息、利率、本金的含義,體會數學的真實。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歸納出利息的計算方法,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師:老師帶上5000元錢,準備把錢存入我們前面的工商銀行。存款之前,銀行的工作人員給了老師一張存款單,要老師完整地填寫這張存款單,現在同學們的桌子上就有這張存款單,你知道各部分該如何填寫嗎?試試看!(學生一邊相互討論一邊填寫。)
師:哪位同學主動上來展示一下?(通過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品)
一位特級教師提出課堂要做到三實:真實、扎實和樸實!罢鎸崱敝附處煹慕虒W態(tài)度,不作假,允許學生學習出錯;“扎實”指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搞形式主義,學生要學得實在;“樸實”指教學風格,不浮夸,讓學生確有所得。這“三實”,合起來就是“自然”二字。上述例中的教學,真正做到了“自然”。
二、真實的課堂需要耐心和智慧
“倒數”是一堂概念課,對于概念的教學,關注基礎知識本身,是促進學生思維品質提高的有效手段。而在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數學思考,體會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樂趣更是我們教學應關注的焦點。
一位教師的一節(jié)倒數課中,在課的導入部分,組織了一些課前活動,通過握手,讓學生理解了“相互”一詞,也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老師先舉出一個例子:牙刷與刷牙,再讓學生根據例子說說工人、人工,白雪、雪白。教師提出:“你認為什么是倒數?”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錯誤地將12與21,34與43也當成了倒數。教師真實地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展示了正確與錯誤的思維過程,從而引發(fā)了學生強烈地求知欲,更激活了學生對“倒數”這一概念的發(fā)現。
課堂之所以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就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教師運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引導學生,使之在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同時獲得健康的人格;課堂教學的價值也就在于每一節(jié)課都是不可預設的、不可復制的生命歷程。簡簡單單教知識、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地回歸常態(tài)下的數學課堂是我們追求“真實、樸實、扎實”的最高教學境界。
三、真實的課堂追求簡單和實用
數的整除是一節(jié)體現數學嚴密性的知識教學,很多教師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小組討論的機會,展示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不惜在出示了許多除法算式后(往往在學生舉不全幾種除法算式時還大花時間),再花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討論這些除法算式可以怎么分類。繞了十八彎后最后方由老師指出分類方法,觀察整除的算式,長舒一口氣后讓學生發(fā)現這些算式特征的基礎上揭示:這就是“整除!”
我校一位教師在教學該內容時,卻有一種讓人眼前一亮的做法。上課伊始,老師就在黑板上寫下課題《數的整除》,問:“看了課題,你感到今天的學習會與什么有關?”生:“除法,數。”師:“那你就舉幾個有關數的除法。”在學生舉例的過程中,老師將除法分為三類,師(指著整除算式)說:“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數的整除,你觀察出這些整除算式有什么特點嗎?……我們說第一類是整除算式,那第二類,第三類是什么算式呢?”
讓學生用簡單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應是我們教師孜孜以求的,而不是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學習數學,而不是人為的編造、紙上的談兵,不是只動口不動手、只計算不應用。而只有做到在真實的課堂中,才能像農民在田里種地,工人在工廠做工一樣自然、實在。
四、真實的課堂講求對話和共享
圓錐的認識是小學六年級下學期立體圖形教學的一個知識點。很多教師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圓錐與圓柱的體積關系,但是卻又不知道如何處理圓錐與圓柱的體積關系中的等底等高,于是直接出示等底等高的圓錐與圓柱,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師:“前面我們在學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這些立體圖形時,他們的體積公式都可以歸結為底面積乘高,接下來我們討論圓錐的體積,大家說可以怎樣來思考?”(生猜測可能圓錐的體積也是底面積乘高)師追問:“是這個底面積乘高嗎?這個圓錐的體積與這個底面積乘高求出的圓柱的體積有沒有關系呢?”(黑板出示圓錐與圓柱的交疊圖)出示等底等高的兩個圓錐與圓柱,問:“怎樣判別它們等底等高?要判別這兩個等底等高圓錐與圓柱體積的關系,怎么辦?能不能把這個實驗結果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呢?”
好的數學教師應該善于營造一種生動的數學情境,一種平等的對話情境。這個例子中,教師和學生不僅僅通過語言進行討論或交流,更主要的是進行平等的心靈溝通。這種狀態(tài)下的課堂教學過程,對師生雙方來說,都是一種“共享”。
課堂生活是兒童成長的重要歷程。真實的課堂應是“學習共同體”的雙邊互動,學呼喚著教,教催生著學,質疑與探究并行,求索與遐思共進。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去上真實的課,去展現真實的課堂。因為只有真實的課堂才是有價值的,才是真正能促進教師與學生成長的,這樣我們才能有真實的教育。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作者:陳曉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1013584.html
相關閱讀: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