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數學能力完勝美國學生? 外媒找原因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中新網9月9日電美國僑報網援引美國知名在線新聞平臺Business Insider7日一篇題為《中國學生在數學方面完勝美國學生,取勝思維模式只在美競技中體現》的文章稱,中美文化差異,對兩國教育乃至學生思維模式有影響,如美國孩子不太擅長數學,中國孩子卻表現出色。

文章摘編如下:

大體來看,美國孩子都不擅長數學,但中國的孩子卻在這一學科表現出色。

作為全球教育中被廣泛引用的測量方法之一,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發(fā)現,在學術考量當中,中國學生總是名列榜首,然而美國學生卻總是“墊底”。

一些專家指出,PISA這些標準化測試主要測量的是學生的應試能力,而不是他們的知識儲備。不過,對于美國的數學教育仍需改進這一問題,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

成就的取得來自刻苦還是天賦?

在作家萊諾拉?楚(Lenora Chu,音譯)的新書《小小士兵:一個美國男孩,一所中國學校,一場國際賽跑》(“Little Soldiers: An American Boy, a Chinese School, and the Global Race to Achieve”)中,楚逐漸開始尋找這一差距背后的文化差異,并且這些差異不只在學校發(fā)生。

楚是一名華裔記者,她從小在得克薩斯長大,于2019年和丈夫帶著孩子移居上海。為了讓兒子能夠融入中國文化,楚和丈夫決定讓兒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在上海的公立學校上學。

兒子的專注和自律給楚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時她也注意到,文化差異給中國學校的運營以及學生應試帶來了非常多的影響。除了訓練有素的教師團隊以及深度理解之前要死記硬背這些因素,還有一種思想上的差異:成就的取得是刻苦的結果,而不是因為天賦,而這種思想也已經開始在整個美國長出萌芽。

楚還引用了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看見成長的自己》(“Mindset”)一書作者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的研究,她創(chuàng)造了“僵固式思維模式”和“成長式思維模式”的概念。中國學生接受的訓練使得他們形成了成長式的思維模式,即,如果他們做得不好,他們會繼續(xù)努力,未來就會取得成功。而美國學生接受的教育傾向于讓他們認為,自己的學術表現受制于僵固式的思維模式,也就是說:他們的能力大體上是預先注定的,是不能被改變的。如果他們做不好,那么是因為他們不擅長。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詹姆斯?斯蒂格勒(James Stigler)也表示,美國的方式是存在問題的。

斯蒂格勒告訴楚,因為中國孩子在集體中學到的是“忍耐困難和苦惱,以及其他所有促成學習的重要組成”,用難題考驗學生的老師能夠激勵學生努力解決這個問題,并且他們能夠解決。

美國體育競技的優(yōu)勢所在

不過,在美國,有一個地方能夠展示出這種“成長式的思維模式”:體育競技。

“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精益求精,更加刻苦!彼沟俑窭照f,“在體育方面,我們能夠抵擋競爭。”

另外,楚在書中還寫到,美國人對于足球場或橄欖球場上的排名并不是那么在意。斯蒂格勒告訴楚,在一場運動競技中排名第九位并不會讓美國運動員遭受打擊,對他們來說,這只說明他們應該換種方法,更加刻苦地訓練,以做得更好。

“不過在學術領域!彼沟俑窭諏Τf,“你不會想要通過把人們排到第九位來駁他們的面子,因為‘這并不是他們的錯’。在美國的學術圈,‘你要么有成就要么沒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174816.html

相關閱讀:在反思與創(chuàng)新過程中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