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原文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注釋
、子由:蘇軾弟蘇轍字子由。澠(miǎn)池:今河南澠池縣。這首詩是和蘇轍《懷澠池寄子瞻兄》而作。
2、老僧:即指奉閑。
3、壞壁:指奉閑僧舍。嘉?三年(056年),蘇軾與蘇轍赴京應(yīng)舉途中曾寄宿奉賢僧舍并題詩僧壁。
4、蹇(jiǎn)驢:腿腳不靈便的驢子。蹇,跛腳。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翻譯
人生在世,到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跡,你覺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隨處亂飛的鴻鵠,偶然在某處的雪地上落一落腳一樣。它在這塊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為鴻鵠的飛東飛西根本就沒有一定。老和尚奉閑已經(jīng)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們也沒有機會再到那兒去看看當(dāng)年題過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們的題壁,是不是同飛鴻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還記得當(dāng)時往澠池的崎嶇旅程嗎???路又遠,人又疲勞,驢子也累得直叫。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賞析
《和子由澠池懷舊》是北宋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蘇軾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為作者的和詩。這首詩表達對人生來去無定的悵惘和往事舊跡的深情眷念。全詩動蕩明快,意境恣逸,是蘇軾七律中的名篇。
此詩的重心在前四句,而前四句的感受則具體地表現(xiàn)在后四句之中,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先前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以及后來處在顛沛之中的樂觀精神的底蘊。全篇圓轉(zhuǎn)流走,一氣呵成,涌動著散文的氣脈,是蘇軾的名作之一。
前四句一氣貫串,自由舒卷,超逸絕倫,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首聯(lián)兩句,以雪泥鴻爪比喻人生。一開始就發(fā)出感喟,有發(fā)人深思、引人入勝的作用,并挑起下聯(lián)的議論。次聯(lián)兩句又以“泥”“鴻”領(lǐng)起,用頂針格就“飛鴻踏雪泥”發(fā)揮。鴻爪留印屬偶然,鴻飛東西乃自然。偶然故無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他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長的征途,所到之處,諸如曾在澠池住宿、題壁之類,就像萬里飛鴻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著就又飛走了;前程遠大,這里并非終點。人生的遭遇既為偶然,則當(dāng)以順適自然的態(tài)度去對待人生。果能如此,懷舊便可少些感傷,處世亦可少些煩惱。蘇軾的人生觀如此,其勸勉愛弟的深意亦如此。此種亦莊亦禪的人生哲學(xué),符合古代士大夫的普遍命運,亦能寬解古代士大夫的共同煩惱,所以流布廣泛而久遠。
后四句照應(yīng)“懷舊”詩題,以敘事之筆,深化雪泥鴻爪的感觸。五、六句言僧死壁壞,故人不可見,舊題無處覓,見出人事無常,是“雪泥”、“指爪”感慨的具體化。尾聯(lián)是針對蘇轍原詩“遙想獨游佳味少,無言騅馬但鳴嘶”而引發(fā)的往事追溯。回憶當(dāng)年旅途艱辛,有珍惜現(xiàn)在勉勵未來之意,因為人生的無常,更顯人生的可貴。艱難的往昔,化為溫情的回憶,而如今兄弟倆都中了進士,前途光明,更要珍重如今的每一時每一事了。在這首早期作品中,詩人內(nèi)心強大、達觀的人生底蘊已經(jīng)得到了展示。全詩悲涼中有達觀,低沉中有昂揚,讀完并不覺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種眷戀之情蕩漾心中,猶如冬夜微火。于“懷舊”中展望未來,意境闊遠。詩中既有對人生來去無定的悵惘,又有對前塵往事的深情眷念。
蘇軾的詩詞作品全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34746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