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選出下列劃線字讀音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 )
A.什么 B.什錦 C.什物 D.什剎
答案:A
解析:
分析:A項“深”讀shén,其他都讀shí。故選A。
點評:此題考查學生對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況。
2.下面這段話的語序已被打亂,調整后語序正確的一項是
①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紗似的翅膀,兩根黑色的須向前伸展著,兩點黑漆似的眼睛,幾只像絲一樣的腿。
②可是,這纖細的小生靈,飛出來是為了尋覓什么呢?
③我呵著氣,送給它一絲溫暖,蝴蝶漸漸蘇醒過來。
④不過,它確實太纖細了。
⑤它是給剛才那強暴的風雨嚇懵了吧?
⑥在這陰晴不定的天氣里,它表現出尋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氣。
A. ①③⑤④②⑥ B. ⑥⑤①②④③
C. ③⑤④①②⑥ D. ③①②⑥⑤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先寫蝴蝶的外表,再深入剖析它飛出來的原因,以及它非凡的勇氣。故選A。
點評:此題考查學生對句子排序的分析。
3.劃線字讀音不同于其余三項的是( )
A.分外 B.分鐘 C.分析 D.十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A.讀fèn,其余三項讀fēn.。故答案選A。
點評:此題考查學生對多音字的字音的掌握情況。
4.給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①驚詫( ) ②鑲( ) ③分外( )
④幾綹( ) ⑤攀著( ) ⑥石穹門( )
⑦著實( ) ⑧拂地( ) ⑨裙幅( )
A.①chà; ②xiāng; ③fèn
B.④liǔ; ⑤pān; ⑥qióng;
C.⑦zhuó; ⑧fó
D.⑨qún; fú
答案:C
解析:
分析:“拂”應讀fú,故選C。
點評:此題考查學生對常用字字音的辨析。
5.選出有語病的一項。( )
A.書,該讀而未讀,對讀書人而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B.改革開放二十年來,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增強。
C.南通的藍印花布不僅聞名全國,而且享譽世界。
D.關注野生動物的生存權,是很多國家動物保護法中的重要內容。
答案:B
解析:
分析:應該是: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故選B。
點評:此題考查學生對病句的辨析修改。
6.通過對梅雨潭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自然景觀的描繪,寫出作者對綠的總感受是( )
A.醉人
B.奇異
C.似近似遠
D.似真似幻
答案:ABC
解析:
分析:作者對綠的總體感受是醉人、奇異、似近似遠。故選ABC。
點評:此題考查學生對文意的分析鑒賞。
7.為了表現梅雨潭的綠美到極致,作者用來作襯托的是( )
A.北京什剎海綠楊的“淡”
B.杭州跑虎寺綠壁的“濃”
C.西湖波的明
D.秦淮河的暗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以上四項都是作者用來對比襯托梅雨潭的綠。故選ABCD。
點評:考查學生對文意的理解分析能力。
8.下面對課文分析不對的一項( )
A.《綠》與一般的游記散文相同,記述了作者的游蹤和見到的種種景物,抒發(fā)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激情。
B.作者選擇了三個觀察點,由遠而近寫了梅雨潭、梅雨亭、梅雨潭。
C.文章開篇花了大量的筆墨寫梅雨潭,是為了襯托出梅雨潭的綠得的美。
D.作者稱“綠”為“你”,是把“綠”擬人化,這樣更便于抒發(fā)強烈的熱愛之情。
答案:A
解析:
分析:《綠》不同于一般的游記散文,它的重點不在于記述游蹤和見到的種種景物,而是通過梅雨潭綠綠的潭水,抒寫自己對生機勃勃的綠的贊美之情,所以應該選A。
點評: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章的閱讀理解。
9.對下面句子從幾個方面寫出梅雨潭綠的特點( )
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
A.清亮
B.柔軟
C.鮮嫩
D.純凈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以上四項都是該句描寫梅雨潭綠的特點。故選ABCD。
點評: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分析能力。
10.下列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
A.踞在 薄陰 幾綹
B.瓊門 棱角 沉滓
C.皺擷 什剎 挹你為眼
D.明眸 青睞 掬你入口
答案:C
解析:
分析:C應為“皺纈”。故選C。
點評:此題考查學生對漢字的字形辨析。
11.下列劃線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梅雨潭閃閃的綠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捕捉它那離合的神光了。(形容水光一閃一閃的,神奇莫測)
B.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指明亮的眼珠善于左顧右盼)
C.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服。(指有花紋的絲織品)
D.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巖石上。(蹲)
答案:C
解析:
分析:皺纈:帶褶皺的印花織物。故選C。
點評:考查學生對詞語的理解。
12.第二段寫梅雨潭作者立足的兩個觀察點是( )
A.山邊
B.梅雨潭邊
C.樹邊
D.梅雨亭邊
答案:AD
解析:
分析:第二段作者立足點是山邊、梅雨亭邊。故選AD。
點評:考查學生把握散文的脈絡。
13.下列語句沒有用到比喻修辭的一項是( )
A.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
B.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
C.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
D.梅雨潭閃閃的綠招引著我們。
答案:D
解析:
分析:D運用了擬人。故選C。
點評:考查學生對修辭的理解能力。
14.如果把本文的標題改為《梅雨潭》,效果就會發(fā)生變化,下面說法正確的一項( )
A.改變后就會讓讀者對本文書寫的中心及主要描寫對象一目了然,效果更好。
B.改變后使文中所描寫的山、巖、亭、天、草成為梅雨潭的背景和襯托,效果更好。
C.原標題《綠》象征青春,讓人自然產生生機勃勃的感覺,改后則頓無生機,會變得死氣沉沉。
D.原標題新穎別致,不僅僅是對讀者有極強的吸引力,也更能突出潭水的主要特征,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該文主要贊美的是梅雨潭的綠,原標題內容更突出。故答案選D。
點評:考查學生對標題的分析。
15.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
A.債券 和諧 分外 挑拔離間
B.動輒 靦腆 干涸 更新換代
C.謙遜 執(zhí)拗 招聘 破綻百出
D.恐嚇 檄文 紙硯 隨聲附和
答案:A
解析:
分析:A應為:挑撥離間。故選A。
點評:考查漢字的書寫。
二、填空題
16.本文作者是 ,字 ,江蘇省揚州市人,現代 、 、 、 。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
答案:朱自清|佩弦|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
解析:
分析:背誦默寫一定的作家作品。
點評:主要考查對作家作品等考點的掌握。
17.作者寫梅雨潭周圍的環(huán)境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交代梅雨潭綠的成因。
解析:
分析:熟讀課文,理解作者寫作意圖。。
點評:考查學生散文的閱讀能力。
18.文章結尾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結構上首尾呼應,再次表達了對梅雨潭綠的贊美之情,抒發(fā)了作者對它的無比喜愛之情。
解析:
分析:整體感知課文,從結構、內容兩方面分析結尾的作用。
點評:學生要熟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19.作者寫“瀑”為了寫______,寫______為了寫________,看此文似看山景,總有一種_________的感覺,這是層層鋪墊的好處。
答案:潭|潭|綠|柳暗花明
解析:
分析:熟讀理解課文,分析寫作目的。
點評:考查學生對散文的閱讀分析。
20.仿照例句,運用比喻,另寫一組句子。(可選擇新的本體和喻體,句意須前后關聯,字數不一定與原句相同。)
示例:一棵樹,
是一艘大地的船。
大地的船,
為春風升起綠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一棵樹,是一位凜然挺立的哨兵。凜然挺立的哨兵,為祖國邊陲筑起鋼鐵長城。示例二:一本書,是一把智慧的鑰匙。智慧的鑰匙,為成功打開大門。示例三:一種思想,是一座鮮明的坐標。鮮明的坐標,為人生指引航向。
解析:
分析:抓住一棵樹的特點,用形象的比喻贊美樹。結構仿照例句。
點評:考查學生句子仿寫的能力。
三、閱讀理解
21.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經沒有瀑布了。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蕩。那醉人的綠呀!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站在水邊,望到那里,居然覺得有些遠呢!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揚,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叢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愛的,我將什么來比擬呢?我怎么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仿佛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里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亲砣说木G呀!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你那善舞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我舍不得你,我怎么會舍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
(1)找出作者來到梅雨潭這一過程中所用的動詞,并分析其表達作用。
答案:動詞有“追捉” 、“揪著”、“攀著”、“探身” 、“鞠躬”等;準確、自然地寫出了探奇攬勝的急迫心情。
解析:
分析:找出作者來到梅雨潭的一系列動詞,品位作者的情感。
點評:主要考查學生對詞語的品位。
(2)體會作者對梅雨潭綠的思想感情和寫作特色。
答案:作者在描繪景色的過程中,把狂喜、傾慕、歡愉、神往的感情融匯在梅雨潭的一片綠色之中,情與景交織在一起。
解析:
分析:品讀全文,把握作者情感。分析寫作特點。
點評: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章思想感情、寫作特點的分析。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哈佛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狀元”,如1996年把165個SAT滿分的“狀元”拒之門外。
美國的高中生能否獲得畢業(yè)證書,除了學分、成績等要求外,還要求無償地為社會服務數十個小時。這只是最基本的“畢業(yè)”要求。至于申請大學時,六七十個小時的“學雷鋒”還遠遠不夠。有些高中生的學業(yè)并不突出,就因為“學雷鋒”非常突出,而被大學錄取了。比如,有的學生每年的暑假都到非洲或南美洲一些不發(fā)達國家去幫窮人蓋房子,經年不渝,終于感動“上帝”。
普林斯頓大學曾錄取一個推售了大量的童子軍餅干的學生。這個孩子異想天開地闖到某大公司,點名要見CEO。見到CEO,孩子拿出幾盒餅干,開始向不茍言笑的CEO兜售。從餅干怎么美味,講到賣餅干的錢將怎樣幫助貧困孩子,再講到如果該公司做了這件善事將在社區(qū)造成的影響……孩子的膽略和智慧終于打動了CEO。CEO大筆一揮訂購了童子軍的餅干,數量大得讓孩子目瞪口呆。孩子的膽略和智慧還打動了普林斯頓,被普林斯頓大學錄取。
讀完材料,說說你的發(fā)現或感想。
答案:未來人才是具備高度綜合素質的人才,我們要追求的不單單是考分,更重要的是思想品德、實踐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質。
解析:
分析:讀懂材料,讀出材料的內涵。
點評:考查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3.閱讀文段,回答下面的問題。
盡管百花百色,綠才是春色。天公一支筆,在大地上涂抹,涂一次綠一分,直到初夏綠得透不過氣來為止。中國的山水畫不是清綠,就是赭,施法的是自然。樹林越來越密,樹陰越來越濃,樹上的裘越厚,人身上的衣服越薄,樹枝露出的地方越少,人身上露出的地方越多。早有人打赤膊了,走上高岡俯看,但見綠成一片,也分出幾等深淺,有帶黃的淺翠,有帶黑的濃綠。附近的樹上還有夾了深絳、淺紫、灰白等等的雜色,深淺相間,織成奇錦。
春天有味道,你可以聞到,不用說芬芳的群花了,就是青草也有樸實的香味,可以嗅個夠。瞎子也知道春在哪里,春天可以接觸到。腳下是軟軟的草。風吹在身上再也不刺痛肌肉,恰像溫柔的手撫過,你只要出了門或者打開窗戶,就知道季候。尋春最容易,處處都是。
誰都知道春天的音樂最中聽。天不亮枝頭的鳥已經像青草一般等得不耐煩了。這些小音樂家組成樂隊,一齊和鳴。也有獨自高歌的,旁若無人。這些免費娛人的歌手悶了一冬,現在要痛痛快快施展一下本領,給春送來降臨的口信。你要早起,要到樹林時,要細心聽。城市中人不免錯過了聽鳥,也錯過了賞春--城里只有雪才是最顯著的季節(jié)變化,因為灰色的水泥掩蓋了一切。 (節(jié)選自思果《春至》)
(1)朱自清的《綠》從不同側面表現'綠'的可愛,本文則是從不同側面來表現春的可愛。它是從哪些側面表現春的可愛的?
答案:從春天的顏色、春天的味道、春天的聲音(或音樂)
解析:
分析:作者從顏色、味道、聲音三個方面描寫春天。
點評: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閱讀鑒賞能力。
(2)朱自清描寫的是'定格'的綠,本文首節(jié)寫的是變化的綠。這主要是因為本文的寫作
重點是 。
答案:描寫春天
解析:
分析:春天生機勃勃,富有生命力。綠色代表著旺盛的生命力。
點評:學生要熟悉散文閱讀的基本要點,掌握品析散文內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san/1265157.html
相關閱讀:北京朝陽區(qū)2019年中考語文二模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