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實驗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_歷史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河南省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上期期中試卷高二 歷史 命題人 郭艷花(時間:90 分鐘,滿分:100 分)第I卷(客觀題 共6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 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把正確答案涂在答題卡上。)1、西方學者認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紀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人類意識”首次覺醒,理性思維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文化決定著其后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當時的中國,最具典型意義的現象為( )A.諸子并立、百家爭鳴 B.以法為教、焚書坑儒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答案】A考點:本題考查百家爭鳴。從公元前6—公元前3世紀這一時間可以分析出當時的中國處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一時期“最具典型意義的現象為”應是諸子并立、百家爭鳴。B項發(fā)生在公元前221年建立的秦代;C項是西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56年—前87,即公元前2世紀—公元前1世紀)年思想領域的主要特征;D項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220年—589年,即3世紀—6世紀)。2、唐太宗在總結其治國經驗時,提出“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的理念,同時又認為“夫安人寧國,惟在于君,君無為則人樂,君多欲則人苦,朕所以抑情損欲,克己自勵耳!碧铺诘闹螄涷烍w現了中國古代哪些學派的主張 ) A.儒家、法家B.儒家、道家C.墨家、儒家D.法家、道家考點:儒家與道家思想。根據對材料閱讀分析,唐太宗主張治國“以人為本”“無為、無欲”,結合“百家爭鳴”所學,分別體現了“以人為本”-----儒家思想,“無為、寡欲” ?體現的是道家的主張。故選B。法家思想主張用嚴刑峻法來維護統(tǒng)治;墨家則是主張兼愛、非攻,因此ACD均與題意不符。3、《左傳》記載:“(魯)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凡分至啟閉,必書云物(霧),為備故也!辈牧纤鍪穼崳 )A.標志著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B.表明中國古代統(tǒng)治者把天文與國家社稷聯(lián)系起來C.確立了中國古代“天人感應”思想D.實踐了中國古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答案】B考點: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材料反映了春秋時期魯僖公登高臺以?望,并將其記錄下來的史實,并希望從自然的現象中得以關于人的啟示,故屬“天人感應”的思想。從時間角度出發(fā)B項最符合題意,A發(fā)生在殷代;C項確立于漢代;D項屬戰(zhàn)國時期荀子的“人定勝天”思想,故選B項。4、馮天瑜等著的《中華文化史》對董仲舒學說的評價有這樣一段描述,“……董仲舒學說的消極影響也是嚴重的……我們民族性格中的封閉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等等劣根性,都與之直接相關。”以下哪一學說對上述的影響最大 (  )A.“大一統(tǒng)”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三綱五!盌.“天人感應”、“天人合一”考點:董仲舒新儒學。由材料內容對照選項,三綱五常壓抑人的個性和自然欲求,講求嚴格的等級秩序,對中國社會產生的消極作用極大,符合題意。5、以董仲舒為代表的新儒學,與孔孟儒學最大的區(qū)別是( ) A.重視總結前代成敗存亡的歷史經驗教訓B.擯棄“民貴君輕”論,把儒家法學化和神學化C.學術文化出現了由“王府官學”向“私家文學”轉移的趨勢【答案】B考點:新儒學。董仲舒創(chuàng)立了新儒學,把儒學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增加了天人感應等內容,使儒學更好的為封建統(tǒng)治服務,儒學進入神學化階段。故選B。6、《朱子語類》中說:“如為君須仁,為臣須敬,為子須孝,為父須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異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痹诖耍祆洌 )A.重申君臣父子等級觀念 B.強調理學的社會功能C.關注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D.強調道德綱常即天理【答案】D考點:宋明理學。材料提到了君臣父子,但沒有重申等級觀念,也沒有強調理學的社會功能,更沒有關注社會穩(wěn)定,而是重在說 “莫非一理之流行”,所以選項D正確。 )A.致良知 B.發(fā)明本心 C.經世致用 D.讀圣賢書考點:程朱理學。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朱熹是宋代程朱理學的著名代表人物,程朱理學認為存在于人體之外的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若想達到對天理的體悟必須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向外獲取盡可能多的知識和經驗才能實現,所以知識的獲取需要向本人以外的世界尋求,故D讀圣賢書A致良知B發(fā)明本心C項表述與題意無關,故答案選D。8、景德禪師語錄。僧問:如何解脫?石頭希遷禪師曰:誰縛汝?又問:如何是凈土?師曰:誰詬汝? 問:如何是涅般?師曰:誰將生死與汝? 與石頭希遷觀點相似的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陽明 【答案】D 考點:宋明理學。石頭希遷的觀點反映了佛在心內,不在心外,與王陽明心學的觀點相似。9、黃宗羲說:“唐之所以亡,由方鎮(zhèn)之弱,非由方鎮(zhèn)之強也。是故封建之弊,強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縣之弊,疆場之害苦無已時。欲去兩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則沿邊之方鎮(zhèn)乎!”在此,黃宗羲( )A.著重分析了唐朝滅亡的根源 B.提出擴大地方權力以限制中央集權C.反對實行分封制 D.主張設方鎮(zhèn)以克服分封制、郡縣制弊端【答案】D考點:明清批判思潮。“欲去兩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則沿邊之方鎮(zhèn)乎!”說明黃宗羲從限制君權出發(fā),提出“復方鎮(zhèn)”,把中央權下放到方鎮(zhèn),這樣可以既限制膨脹的君權,又可以防止割據之害。10、“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稱贊司馬相如卓文君“善擇佳偶”,公然稱贊武則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李贄的這些言論說明其思想特點是( )①反對正統(tǒng) ②抨擊神權 ③離經叛道 ④男尊女卑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考點:李贄的思想主張。本題主要考查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李贄公然反對程朱理學的觀點,反對正統(tǒng)和離經叛道的思想特點,抨擊神權和男尊女卑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正確,選A11、公元前六世紀到公元前四世紀是東西方哲學思想發(fā)展的重要時期,當時儒家的“民本思想”與智者學派的“人文主義”思想出現的社會背景主要的不同是( )A.討論主題不同 B.誕生的政治氛圍不同C.價值取向不同 D.所處的歷史階段不同【答案】B考點:儒家思想與智者學派。本題考查學生12、蘇格拉底18世紀的啟蒙思想家視為先驅和戰(zhàn)友,主要是因為 )A.B.在哲學意義上發(fā)現了“自我”C.人類識的限性D.是“哲學的創(chuàng)造者”“智慧”的化身考點:蘇格拉底哲學。蘇格拉底的名言是“認識你自己”。他認為放棄對人自身的探討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行為。13、房龍《人類的故事》一書中寫道:“此時人們仍是教會母親的兒子……但是,人們的人生觀已經改變,他們開始穿與以前不同的服裝,不再把全部思想與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們試圖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們的天堂。”這樣的改變始于A.中古黑暗時代 B.文藝復興 C.宗教改革 D.啟蒙運動考點:文藝復興。從材料“人們的人生觀已經改變,他們開始穿與以前不同的服裝,不再把全部思想與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們試圖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們的天堂14、中國史學家馬克?認為:“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藝復興的印記,又體現了對文藝復興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稱義、信徒皆教士……鼓吹俗權至上,主張各國教會應與羅馬切斷聯(lián)系而由各國的政府來管理,這鮮明地反映了他對民族自由含義的一種更深刻的理解”。其中馬丁?路德對文藝復興的深化表現為( )A.將斗爭矛頭直指羅馬天主教會 B.主張將世俗權力置于教會之下C.帶有個性自由的人文主義傾向 D.有利于推動民族國家的形成【答案】D考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材料反映的觀點是宗教改革是對文藝復興的繼承和發(fā)展!坝∮洝笨衫斫鉃樽诮谈母飳ξ乃噺团d的繼承,“深化”則可理解為宗教改革對文藝復興的發(fā)展。依據所學,反對羅馬天主教會的神權統(tǒng)治,追求個性自由是二者的共同點,故排除A、C。馬丁?路德主張世俗權力高于教會權力,這有利于推動民族國家的形成。故B錯誤,選D。15、啟蒙思想家認為“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能夠也應該用來考察和解釋生活的所有方面”,“科學方法不僅能夠發(fā)現自然界的規(guī)律,而且能夠發(fā)現人類社會的規(guī)律”。以上觀點產生的科學基礎是A.文藝復興充分肯定了人的現世價值 B.牛頓力學體系揭示了物體運動規(guī)律C. 地理大發(fā)現擴展人們對世界的認知 D.達爾文學說闡明了生物進化的規(guī)律【答案】B考點:牛頓力學體系產生。啟蒙運動發(fā)生在17、18世紀,所以選項中符合這一時間的才可以是正確選項,故是考查時間。其中的A發(fā)生于14-17世紀,但是它屬于社會科學而不是自然科學,題目觀點是在說自然科學,所以排除;B牛頓經典力學體系是17世紀的自然科學主要成就,故符合題目所述時間,正確;C發(fā)生在15世紀末15世紀初,不符合所述時間,故錯誤;達爾文的生物進化學說出現于1859年,在啟蒙運動之后,故排除。 16、康德在哲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主要是因為 ( )A.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B.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C.D.其理性批判哲學,最終確立了人類的主體地位考點:啟蒙運動。哥白尼的“日心說”以前,人們認為一切星球圍著我們地球轉,哥白尼卻說,我們地球是在圍著其它星球轉。康德的哲學思想認為,不是事物在影響人,而是人在影響事物。是我們人在構造現實世界,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的以人為主體的哲學思想帶來了哲學上的“哥白尼式的轉變”。 ) A.倡導君主立憲制   B.理性地反對封建神權C.倡導天賦人權學說   D河南省實驗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_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er/568420.html

相關閱讀: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