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感召的游戲
人類是被設計成永不滿足的動物,你關注的總是下一步,因為不是的往往比是的更重要。人生是一場感召的游戲,你想玩多大就發(fā)揮你的吸引力,邀請他人和你一起玩多大。
人生就是一場戲
人生如戲。我們每個人既是這場戲的導演,又是戲的主角,我們要什么樣的生活就可以導演什么樣的生活。既然是游戲就有開始、中間和完結,生命同樣是這樣嗎?
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出生,我們經歷生活,最終我們死去。從我們出生開始就在走向死亡,出生是一個偶然,但死亡卻是必然。我們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過我們的人生呢?
在我們玩這場生命游戲的時候,有什么情況是永恒?在過往的生命游戲中,你是怎樣度過的呢?經常體驗到什么?
不滿足,永遠沒有滿足。
這是肯定的,你永遠不能全部滿足,人類就是被設計成永不滿足的動物。你關注的總是下一步還未發(fā)生的事情,因為不是的往往比是的更重要。
這就是生命,沒有完整的滿足,你無法擺脫生命,只要活在生命的游戲中,你就永遠不能得到滿足。
有沒有方法可以改變這個現實呢?
有的,方法就是調整自己的焦點,滿足于你的不滿足。它看起來很矛盾,但是如果你愿意做是可以做得到的。
向世界,向所有人,向你自己宣布你對生命感到滿足,滿足自己目前擁有的一切。換句話說就是肯定生活、接受生活、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而不是憎惡它或嘗試著糾正它。
在一個物欲橫流的大環(huán)境中,保持著對不滿足而滿足是很難的,能不能做到?能,就是死亡。唯有瀕臨死亡的人才更容易放下一切,名利、錢財、欲望等,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醒自己,"我是一個已經死亡的人"。
"死亡"并不是你已經真的死亡,而是要你擁有敢死隊的精神。戰(zhàn)斗中尤其是某些攻堅戰(zhàn),戰(zhàn)斗開始之前勇士們總是事先組成敢死隊,喝完壯行酒,把酒碗摔碎在地上,表達那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氣概。
戰(zhàn)場上,他們把自己當成已經死亡的人。死是正常的,他已經接受死亡的邀請;活下來是幸運,所有的后事都已了斷,他們的最終目標就是贏得眼前的戰(zhàn)斗。
他們勇不可擋,如入無人之境,為什么,因為他們已經死掉,沒有什么可以再恐懼、再擔心,他已經沒有再可以輸掉的東西。他們連最珍貴的生命都不要了,還有什么可以留戀?!
戰(zhàn)國時代的燕國勇士荊軻刺秦王的史實,就用"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場面演繹了人生游戲最后的壯觀。
現在,如果你對不滿足已經有了真正的領悟,就會產生自由和輕松的驚人泉源。考慮一下,敢死隊員可以創(chuàng)造什么樣的人生成果?
如果你產生最小的結果,你是否會滿足?不會。如果你產生平常的結果,你是否會滿足?不會。如果你產生巨大的結果,你會滿足嗎?不會。因為,你會盡可能去創(chuàng)造最大。
比如說你同一個4歲的孩子下象棋,你會贏嗎?是的,那是一個既定的結論。你會贏,但是你會有什么樂趣?不會很多,是不是?生活中、工作中同樣如此,擊敗一個你遠遠勝過的人會有樂趣嗎?當你與最強大的對手相逢時,那才會有樂趣,即便是你會死掉。"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這是武士們追求的最高境界。
切記,游戲的最后你不是要去勝利。重要的是你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參予你的游戲。擁有你所擁有,這一刻已經是最好的結果。我接受這樣的結果,下一步我還可以再做些什么?這是"滿足于自己不滿足"的真諦。
看一看,當你生命的游戲結束時,也就是當你死后親友們?yōu)槟闼驮,把泥土撒滿你全身的那一刻,他們會做什么?
"哥們兒,中午我們到哪兒去喝點兒?"
對,就是這樣,僅此而已。當親人還沉浸于痛苦與留戀中時,別人已經唱起歡快的歌。你走完了你的人生,別人還是要繼續(xù),這就是生活。
管它呢,當你有了這種面對死亡的態(tài)度,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就會創(chuàng)造機會,去尋找你最想要的,然后義無返顧地創(chuàng)造人生的精彩,那才是你真正的活過。
活出你的感召力
既然人人最終都離不開死亡,那么在死亡之前我們去創(chuàng)造怎樣的人生精彩呢?假如我們乘坐飛機去旅行,正飛翔在美麗的西雙版納上空。飛機突然遇到機械故障,經機械師全力搶修,無效。當全體乘客興高采烈地談論美好風光的時候,機長沉痛地通知我們準備棄機跳傘。明明知道這就是要奔向死亡,我們會怎樣做?我們是閉著眼睛驚恐地大喊著走完生命的全程呢?還是快快樂樂地接受這個現實,睜大眼睛四下瀏覽,把世界的美景最后一次盡收眼底呢?這是兩種不同生活態(tài)度的選擇,哪一種價值更大呢?終歸是死,你做何選擇?是驚恐,還是快樂?你不能改變現狀,但你可以選擇怎樣渡過現狀。
假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活到八十歲,我們計算一下,未來的人生我們還可以享受多少天呢?
獵人與老虎
以前有位獵人很是勇敢,專以獵取兇猛動物為樂。有一天,他又整裝出發(fā)來到森林,雨后的森林彌漫著泥土的清新和松針的清香,令獵人心情格外舒暢。
走著走著,他聽到一個聲音,憑老獵人的直覺他知道是只老虎,他敏捷地閃到一旁,摘下獵槍,瞅準機會"呯"地一槍,中彈的老虎晃了兩晃,但沒有倒下,瘋狂的老虎反而迅速地向開槍的方向沖了過來,獵人來不及再裝子彈,撒開兩腿就跑。跑著跑著,獵人突然停了下來。前面一壁懸崖……
怎么辦?前有懸崖,后有猛虎,等在這里是死,跳下去也是死。跳下去還可能有機會活,獵人猛一頓腳,跳了下去。下落的過程中他抓住一棵小樹,晃悠悠、晃悠悠終于平靜下來。
跳到崖邊的老虎,向下看看"哼,小樣!跳下懸崖我就放過你?等著,我到下邊吃你的碎尸!"說完,老虎便扭身下山,蹲在崖下,眼望著半空中的獵人。
正在慶幸獲救的獵人還沒笑出聲,就看到老虎兩只銅鈴般的大眼。笑,僵在臉上。
獵人嘆口氣,眼睛向上一望,頓時呆在那里。"禍不單行"一只討厭的老鼠正在奮力地啃食小樹的根部。
"哎,我命休矣!"獵人無限感慨,抬頭看看啃樹的老鼠,低頭看看跳在下面搖頭晃腦地老虎。
百般無奈的獵人,看到這種陳式,搖搖頭,接受了這個現實。他抬頭望望湛藍湛藍的天和潔白的云,想在生命結束地瞬間把這些美景盡收眼底。
猛地,他發(fā)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有一棵草莓,鮮艷無比甚是喜人。伸手摘下來,放在嘴里,真甜!
如果你今年三十歲左右,我恭喜你還有兩萬多天,就要離開這個世界!
如果你是五十歲左右的人,我恭喜你還有不足一萬天的生命歷程。
如果你有興趣,取一萬塊錢數一數,看能用多長時間?生命就這么短暫。時間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過去就過去了,不可以重新來過。但人生是有選擇的,你可能不會拉長生命的里程,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
這就是人生,看你做怎樣的選擇,看你如何活過!
快快樂樂是一天,痛苦、恐懼同樣是一天,時間不會同情你。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我就邀請你活出每一天的精彩,活出領袖的感召力。
什么是感召?是一種能力,漢語詞典的解釋為感染并召喚。本書的定義就是透過我們自身的行為表現,令身邊的人感受到我們的與眾不同,從而影響到他們愿意去突破,進而創(chuàng)造生命的精彩。簡而言之就是自己先活出生命的精彩,進而感染他人也活出生命的精彩。讓別人接受你,欣賞你,被你所感動,從而愿意采取行動實現他的理想。我把它稱為"同頻",也就是把身邊的人"頻率"調節(jié)到與自己在同一頻率。
感召是影響和改變他人心態(tài)和行為的能力,是感召者創(chuàng)設某種局面,激發(fā)他人自愿行動的能力。感召不同于命令,命令是一種權力的表現,感召的表現則是一種啟發(fā)和邀請。感召的力量和方式本來就存在于每個人的身上,感召者只是把人們內在的潛能給挖掘出來并顯性化。
感召不是我有什么好東西給你,而是激發(fā)你內心的夢想和渴望,進而為自己的人生有所不同采取行動。你想不想達到某個目標,得到某種感覺和效果。感召過程是個相互的關系,要么感召,要么被感召。感召者在感召別人之前首先要感召到自己,這是個雙贏的關系,在感召過程中不僅鍛煉和提升了自己的教練水平和感召能力,還在感召過程中促進了與對方的密切關系。生命教練課程中的"依侔"感召"海星"更是一種不同于普通意義的雙贏,因為雙贏的體現不是建立在金錢上,而是建立在學習和成長上,雙方形成的不是利益關系,而是一種學習型關系,是兩個生命蛻變的關系。
生命是一場感召的游戲。生活中隨時隨地存在著感召,邀請是感召,挑戰(zhàn)是感召,支持是感召,聆聽是感召,演講是感召,甚至連拒絕都是感召。感召是一種內在和外在結合的影響力,甚至是不用任何語言表達,也同樣可以進行感召,感召在于感化。比如央視經常播放的一個感人的電視廣告,小男孩看見媽媽打水給奶奶洗腳,他自己跑出去歪歪斜斜地打來一盆水,端到媽媽面前說:"媽媽洗腳。"不需要說什么,也沒有刻意的進行引導,媽媽在無意間用自己的行動做了一次感召。
企業(yè)家在內部感召員工建立共同的愿景,在外部感召各種支持單位確立合作關系,在市場上感召顧客消費產品,在自己的內心實施自我感召;被選舉者感召選民選舉自己;電視臺感召觀眾收看節(jié)目;影星球星感召影迷球迷;甚至結婚交朋友都是感召……
感召的力量是一股神奇的力量。你想創(chuàng)造怎樣的精彩,一切皆由你引發(fā)。
如果你想創(chuàng)造一個愛的世界就向身邊所有的人說:
你能愛我嗎?
你能關心我嗎?
我能愛你嗎?
我能關心你嗎?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愿意去突破,愿意成為精彩生命的倡導者與積極實踐者,我們便會創(chuàng)造"蝴蝶效應"引發(fā)全世界的幸福與和平,相信自己有足夠的力量。
神奇的力量
感召是一股神奇的力量,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夫妻二人居家過日子,妻子是個多愁善感的女人,為秋風吹拂落葉也會傷感;老公性格豁達、開朗,天生一個樂天派,家中著火也會笑著應對。這天妻子看電視被劇情感動,為漂亮的女主角遭人陷害憤憤不平,窩了一肚子火待在家中很不開心。
老公剛被領導表揚,心情愉快地哼著小曲回家。這兩個人見面會有什么情況發(fā)生?很簡單要么兩個人一起開心;要么兩人一起不開心;要么你表達你的,我表達我的。這就要看誰感召到誰,這就是生活中感召的力量。
我用了很長時間才真正領悟到感召的含義,這期間有個故事,令我至今難忘。那是一年前我從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先生的《思考致富》一書中看到的故事,那個故事令我領悟到感召的神奇力量,并積極地實踐于生活。
下面我們就一起去感悟這個故事帶來的震撼。
5毛錢的故事
達比先生是美國保險界的精英,先前從事的行業(yè)是金礦采掘,在離金礦還有3英尺的時候,他放棄了,因此損失掉巨額財富。達比從"挫折大學"畢業(yè)后,決心從采掘金礦失敗的教訓中獲益。不久后,他就有幸得到機會,證明"不"并不一定意味著不可能。
一天下午,達比在一座老式磨坊里幫叔叔磨面。叔叔經營的大農場上住著很多租田的黑人農民。這時候,門輕輕地打開了,是一個黑人佃農的女兒。她走進來,站在門邊。
叔叔抬起頭,看著那個孩子,然后大聲地喊道:"你干什么?"
那個孩子怯生生地答道:"媽媽說她要5毛錢。"
"不給,"叔叔說,"回家去吧。"
"是,先生。"那個孩子答道。但她站在那兒沒動。
叔叔繼續(xù)忙著手上的活,根本沒注意到那個孩子沒有走。當他抬頭看到她還站在那兒時,就沖她吼道:"我說過讓你回家!快走,要不我拿鞭子抽你。"
小女孩說:"是,先生。"但她還是一動也沒動。
叔叔放下一袋正準備倒入磨面機的糧食,拿著一根木棍,滿臉怒氣地朝小姑娘走過去。
達比屏住了呼吸。他肯定就要親眼看到一頓痛打了,因為他知道叔叔的脾氣非常暴躁。當叔叔走到小女孩站立的地方時,她快速地向前跨出一步,抬頭望著他的眼睛,尖聲地叫著說:"我媽媽就要5毛錢!"
叔叔停下來,看了她一會兒,然后慢慢放下棍子,把手伸進口袋,拿出5毛錢,給了她。
那個孩子拿著錢,緩慢地退回門邊,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個剛剛被她征服的人。她走后,叔叔坐在一個木箱上,兩眼呆呆地望著窗外,就這樣過了10多分鐘。他懷著敬畏的心情想著剛才發(fā)生的事。
達比當時也在思考。這是他有生第一次看到一個黑人小孩沉著冷靜地征服了一個成年白人。她是怎樣征服他的呢?是什么讓他的叔叔消除了怒氣,變得像鴿子一樣溫順?這個孩子用什么神奇的力量控制了當時的情形?這些以及其他類似問題在達比的腦海中閃過,但是直到多年后他向拿破侖·希爾先生講述這個故事時,才找到了答案。
達比先生想起30年來做壽險推銷員的經歷,他坦承,自己在這一領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從那個孩子身上學到的經驗。
達比先生指出:"每次客戶想拒絕我時,我都好像看到那個孩子站在那間老磨坊里,大眼睛里閃著不屈不撓的光芒。我就對自己說,'我就要賣出這份保險。'我賣出的多數保險都是在人們說過'不'之后又成功的。"
這就是感召的神奇力量。
感召是一種能力,是我們領導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有多強的感召能力就會擁有多大的領導力。感召成為人們生命中的重要元素,就像吸鐵石的磁場一樣,看不到摸不著,卻實實在在地存在著。感召有沒有訣竅?有,感召的最大秘訣就是開放你的真誠與執(zhí)著。
我們的恐懼
我們最深沉的恐懼并非害怕自己力量不足,
我們最深沉的恐懼是害怕自己強大而無法測量的力量。
使我們驚懼的并非我們黑暗面,而是我們能展現的光明。
畏縮的態(tài)度不能服務世界。試圖隱藏自己讓身旁的人們感到自在,更不具任何意義。
我們都該像孩子們一樣閃耀。這分天賦并不只限于特定的人,而是存在于每一個人身上。
當我們發(fā)揮自己潛能,便同時無意識地使其他人也感到允許如此做。
當我們讓自己從恐懼中解放,我們的存在將自動解放其他人。
人生如戲,人生是一場感召的游戲。你想玩多么大就發(fā)揮你的吸引力邀請他人和你一起玩多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jiaolian/15440.html
相關閱讀:教練世紀已經來臨
彼得原理
如何當好下屬的教練?
智慧就在歡笑間
NLP教練技術的四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