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學會停止也是一種幸福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俞敏洪沒有吃午餐,這種現(xiàn)象已經(jīng)司空見慣。在他看來,饑餓之后飽餐帶來的幸福感,遠遠超過餐餐正點。

  在《中國經(jīng)營報》25周年社慶的晚宴上,俞敏洪見到了許多未曾謀面的學生,這個號稱“擁有天下最多學生”的老師不管到哪兒都能遇到一些最熟悉的陌生人,與學生們的談天說地又讓他錯過了晚餐,他笑稱這是最具幸福感的饑餓。

  終于明白俞敏洪清瘦身材的原因,在這個講究“苗條身材、豐富智慧”的時代,俞敏洪很自然地符合了潮流。

  反差的幸福

  每天俞敏洪都需要很早起床上班,尤其在學生假期時,他幾乎要比平常提前兩個小時出家門,因為位于北四環(huán)的新東方總部總是被前來報名的人擠得滿滿的,以至于從中關村到學校的短短距離就需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俞敏洪行駛在這條路上,有些許煩惱,有些許驕傲。

  回想到剛創(chuàng)業(yè)時,這種場面是俞敏洪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F(xiàn)在新東方內(nèi)都流傳著俞敏洪最愛電線桿的故事。話說俞敏洪剛剛辭職下海創(chuàng)業(yè)時,由于學校無人報名,他經(jīng)常一個人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去貼廣告,由于不忍心破壞雪白的墻面,就只能向電線桿下“黑手”。

  現(xiàn)在新東方的廣告形式早已擺脫了最初的“人工服務”,電視、網(wǎng)絡、廣播處處皆是,但最重要的就是人們的口碑相傳,這個類似于《阿凡達》里的自然無形的信息網(wǎng)絡讓新東方得到了真神的護佑。

  正如他自己所講,饑餓之后的飽餐之所以幸福是因為反差帶來的快感,品味這種從痛苦到開心的經(jīng)歷則是一種享受。

  俞敏洪出身于江蘇農(nóng)村的一個普通家庭,雖說最后考入北京大學,但考學之前的痛苦經(jīng)歷也讓他更加難忘這段時光。第一次落榜后,俞敏洪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掙到15元的高考補習班費用,他就幫別人開拖拉機運輸貨物,并抽空背單詞、學英語,最瘋狂的時候一天要背十幾篇文章。

  而現(xiàn)在的俞敏洪早已不再糾結(jié)那15元錢,身價上億元的他早已把金錢當成一個數(shù)字,但那15元卻是給他印象最深、決定著他日后幸福的重要因素。

  二十多歲時的俞敏洪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能成為“中國英語教育的教父”,因為考上北大英語系的他并不招老師的喜歡,原因是他的口音非常重,老師經(jīng)常說他:“你說英語除了你的名字我能聽懂外,其他的我都聽不明白。”

  之后的瘋狂學習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礎,如果俞敏洪的故事從一開始就順風順水,那他的幸福感絕不會高于現(xiàn)在。

  現(xiàn)在俞敏洪的幸福觀早已從渴望成功轉(zhuǎn)變成最樸實、簡單的要求。“有人愛,有事做,有所期待,這就是幸福的生活。”其實大多數(shù)人都能符合于這個標準,包括成功前的俞敏洪一樣,他有父母的疼愛,有北大學業(yè)的自豪感,有渴望成功的期待,F(xiàn)在他有著相同的要求,只不過標準值發(fā)生了變化:他擁有無數(shù)人的喜愛,有上市公司董事會主席的成就,但對未來的期待卻回歸到最初的狀態(tài):吃一頓家庭餐,這可是我們所有普通人都能做到的。

  在一項關于百姓幸福感的調(diào)查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認為自己不幸福。正如沒有絕對意義上的“成功”一樣,也沒有絕對的“幸福”。大部分的人和原來的俞敏洪一樣,物質(zhì)貧乏、生活艱苦,最后獲得了通過自己的勤勞達到成功時的幸福。當然也有另一種幸福,衣食無憂、聲名顯赫,但也許最平常的愿望都無法實現(xiàn)。所以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幸福,只是需要去發(fā)現(xiàn)、享受。

  善于停止也是一種幸福

  上世紀80年代,出國熱席卷了全國,俞敏洪的新東方成為這些學子夢開始的地方。據(jù)說,北大、清華學生不認識自己校長的人大有人在,但只要想出國,沒有不認識俞敏洪的。在北美任何一所著名的大學里,新東方學員至少占了中國留學生總數(shù)的一半以上。那個時候,人們的價值觀是:出國是謀求幸福的一種手段。

  可這位留學教父并沒有選擇出國,他曾說過,其實出不出國并不重要,不能以此決定一個人的地位和價值,重要的是一個人把握機會的能力。

  俞敏洪在和楊元慶的聊天中得知,兩人都曾考過TOEFL和GRE,但都沒選擇出國留學。俞敏洪更看重“內(nèi)修”,不時地鍛煉自己的能力、競爭力和溝通力。正如他曾說過的“猩猩頭領”的故事一樣,有了這些能力,哪怕有一天走入非洲叢林,也會變成一群猴子或者大猩猩的頭領。

  的確,現(xiàn)在出國學子的“返國熱”正好印證了俞敏洪的看法,經(jīng)歷了文化差異、異國之苦的中國人慢慢覺得能在自己的家鄉(xiāng)生活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對于“內(nèi)修”,俞敏洪一直倡導改變自己。“在面對現(xiàn)實生活的時候,所有對生活的看法都是來自于我們心境的改變,當心情變了,態(tài)度變了,生活就可以改變。盡管這是一個唯物主義的世界,但不同人看一件事物的態(tài)度都不一樣,這種感受不是來自外界,而是內(nèi)心,喜歡和討厭都來自于我們的心境。”

  俞敏洪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美國有一個出租汽車司機,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聰明,只能開出租車,在外天天抱怨,回去還跟老婆吵架,覺得自己處處不順。有一天他看了一個電視節(jié)目,講的是一個人只要心境變了,世界就會變。司機打算試一試,第二天他把汽車打掃得干干凈凈,對所有的客人都非常有禮貌,他突然發(fā)現(xiàn)所有的顧客態(tài)度都轉(zhuǎn)變了。后來他又在汽車里安裝了可以選擇歌曲的音箱,配備客人喜歡讀的雜志報紙,結(jié)果這個出租車司機的生意就越來越好。從此以后他覺得這個世界無比幸福和美好。

  現(xiàn)在的俞敏洪還是十年前的作息,早上六點鐘起床,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對于他來說幾乎沒有節(jié)假日,他曾經(jīng)抱怨自己甚至沒有時間看完一整本書。但他認為最開心的事還是與員工一起四處演講,而不是與家人一起共享天倫。因為他已經(jīng)改變自己的心境,此時的他已經(jīng)不是一個普通人,他要擔負起更多的責任。

  俞敏洪一直學習滑雪,但從來沒有摔傷過,因為他知道如何停下來。對于人生,俞敏洪也在學著慢下來。他認為人到一定時候一定要學會停止,人要有貪婪,但是要有度。

  他給自己列了未來幾件令他具有幸福感的事情:

  一、每年資助500至1000名貧困大學生。

  二、辦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私立大學。

  三、多讀點兒書,到全世界各地多走走,把那份悠閑心情給收回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6933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