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設高師生物學實驗教法課程,提高準生物教師實驗教學能力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摘要:本文結合在高師院校生物專業(yè)學生中開設實驗教法課程的教學實踐,提出該課程目標為:培養(yǎng)學生實驗教學能力、規(guī)范的實驗技能及探究與創(chuàng)新精神;課程內容為:實驗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兩方面,即技能性實驗、驗證性實驗、探究性實驗和研究性課題;并從教師教學、學生實踐、教學評議三個方面詳細論述了課程實施過程;并從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等方面論述了課程的評價方法;此外還對在高師開設本課程提出了師資準備和實施要點兩方面的具體建議,為提高準生物教師的實驗教學能力開拓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實驗教學能力 準教師 課程 模擬教學 教學評議

1.前言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不僅是重要的直觀教學手段,更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主要渠道。近年來,無論是人教版的新課標《生物學》教材,還是上海二期課程改革的《生命科學》教材中,學生實驗的數量大幅度增加,對實驗技能的要求也顯著提高。因此,如何順應課程改革要求,提高準生物學教師的實驗教學能力,在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實踐新課程理念,成為當前高等師范院校生物系師生面臨的又一挑戰(zhàn)。在此,我們結合我院多年來在生物學專業(yè)師范生培養(yǎng)中進行的一些嘗試和研究,提出高師院校應為生物專業(yè)學生開設一門與中學生物學教材教法課程相結合的實驗教學法課程,以更為系統(tǒng)有效地培養(yǎng)準生物教師的實驗教學能力。以下是對該課程的簡介。

2.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根本目標是培養(yǎng)生物學實驗教學能力,這與學生以往修讀《植物學》等專業(yè)基礎課程時的實驗課相比,目標是有明顯差別的。具體來說,本課程目標主要分三個方面。

2.1 使學生具備一定的中學生物實驗教學能力。包括學會撰寫實驗教學設計(教案)、備課、試講,熟悉各種實驗課堂教學類型并體驗相應的教學技能,以及模擬中學生進行實驗課堂教學等。

2.2 規(guī)范并提高中學生物實驗的相關實驗技能。包括了解生物學實驗室規(guī)則、熟悉各種實驗設備性能、進行預備和演示實驗準備、掌握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以及了解中學生物學實驗設計的原則和方法等。

2.3 發(fā)掘和訓練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并引導他們將其融入實驗教學。通過模擬中學實驗課堂教學以及開展自主設計實驗、研究性課題開題報告等的教學,從提問技巧和反饋語、實驗步驟和裝置設計等方面,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和實驗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等。

3.課程內容

本課程的內容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大方面,前者即講解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的類型、教案編寫、教學實施過程等基本“理論知識”,為實驗教學實踐奠定基礎;后者即在實驗室模擬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讓學生走上講臺,進行實驗教學的“實戰(zhàn)訓練”,將上述三個方面的目標貫徹落實。

3.1 實驗教學理論

主要內容包括:實驗教學的目的、意義;中學生物學實驗的主要類型、實驗教學的基本過程;實驗教學設計的原則、教案編寫的基本格式和方法;實驗教學的評價方法等。此外理論課上還要介紹本課程的基本安排、教學內容及進度、考核方式等,并對全體學生進行分組等。

3.2 實驗教學實踐

選取有一定的代表性、涵蓋中學生物學實驗基本類型、同時有利于開展模擬實驗教學的生物學實驗,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實驗教學能力,主要實踐內容包括:實驗課教案編寫;實驗前準備、預實驗;實驗課堂中的提問、演示、講解、巡堂指導等;如何把握與全體學生和個別學生的交流;如何處理實驗中發(fā)生的突發(fā)事件等,使學生在教學實踐中轉換角色,真實感受實驗教學情境。

根據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實際,并結合中學生物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選取了四類共八個生物學實驗作為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具體是:技能性實驗(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制作臨時裝片)、驗證性實驗(觀察動植物細胞、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探究性實驗(瓊脂塊擴散實驗、探索影響酶反應的因素)和研究性課題(開題報告)。

4.課程實施

本課程的實施對象是高等師范院校生物專業(yè)師范生,或者有志于從事生物教師職業(yè)的學生;開課時間為參加教育實習之前,即一般是在三年級下學期;課程時間至少18學時(2~3學時/周),并且兩周一次課,以便給學生充分的備課、試講時間。此外,學生最好已經或者正在修讀《中學生物學教材教法》(或《生物學課程與教學論》)課程,這樣能更好地將教材教法理論運用于教學實踐中。按照我們的教學經驗,本課程的具體實施一般分為三個連續(xù)交融的部分:教師教學、學生實踐、教學評議。

4.1 教師教學

教師在本課程實施中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和點評,講解很少。一般只在第一次“實驗教學理論課”上,講授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基本理論及本課程的教學計劃,之后指導學生分組、選組長和各組負責的實驗,并明確組長、組員任務和每堂實驗課的基本過程等。此后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完全退居幕后,只在小組集體備課、試講時,到場觀摩學生的教學準備情況,適時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定的修改建議等;在之后的實驗教學課上,教師更是完全讓出講臺,讓負責本次實驗的小組成員作為本次實驗教學課的教師,由其他小組學生充當學生來模擬中學實驗教學,教師只在小組的實驗教學結束后,引導全體學生、特別是負責本次教學的小組成員談準備情況、教學體會等,并讓學生分析討論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最后教師從教學設計、教學技能、實驗技能等方面給與點評和總結。

4.2 學生實踐

學生教學實踐是整個課程的主體部分。在第一次“理論教學”課后,學生自愿組合成8~10人的小組(每個教學班四個組),每一小組選取同一類型的一到兩個實驗作為自己的模擬實驗教學內容。學生教學的過程分以下幾個緊密相連的階段進行。

4.2.1 集體備課  由組長召集本組成員進行小組討論,撰寫集體教學設計。此前,小組各成員應已按照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實驗教學設計基本原則,完成個人實驗教學設計,以供集體備課時討論完善,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份小組上課用的集體教學設計,即“小組教案”。這份匯集“集體智慧”的教案應該包括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層面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分析、教學過程、提問和板書設計等部分。小組教案出來后,該組實驗教學課的雛形便形成了。之后進行教學分工,按照教學需要和個人能力特點,確定預備實驗負責人、模擬教學“教師”人選和負責的教學內容,以及課件制作者、板書書寫者、教具制作者等。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各位組員集思廣益,表達各自對本次實驗教學的理解,在爭論或相互補充中統(tǒng)一認識、求同存異,從而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備課的相關環(huán)節(jié)和教學內容。

4.2.2 預實驗  根據小組教案和集體備課的分工安排,小組成員進行預實驗,熟悉實驗技能并發(fā)現實驗中可能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設計。這是從“紙上談兵”到“真槍實彈”的第一步。學生從聯系實驗室到配制藥品、準備實驗材料,以及實驗實施都完全自己獨立完成,這與以往僅僅用教師準備好的材料,按部就班完成實驗是截然不同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體驗了一堂實驗課之前教師應該做的方方面面,親身感受到完成一次看似簡單的實驗課,前期的準備工作也是如此的細致和重要。在預實驗中會發(fā)生很多問題,比如預想的染色結果出不來或實驗的時間過長等,這就讓學生明白實驗教學設計必須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同時,教師只有做好充分準備,才能有良好的實施效果。

4.2.3 試講  試講至少在正式模擬實驗教學課前兩三天進行,可以不需要實驗設備,在普通教室進行。由負責一定教學內容的幾名“準教師”按小組教學設計,進行一堂完整的實驗課教學。每一名“教師”講課時,小組其他成員模擬學生,回答教師提問,并按教學需要提出問題或進行其他教學活動。同時,組長或者小組內沒有教學任務的同學,負責計時、記錄教學中問題等,以便試講結束后進行調整和討論。這樣學生就既作為教學者,又作為聽課者,這種角色轉換使學生能更好的意識到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聽、看別人的教學情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一些諸如口頭禪、習慣性動作等教學中較為“共性”的問題,可在試講過程中就及時糾正和避免。

4.2.4 模擬教學 即在本課程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把小組精心準備的教學設計,在實驗室模擬中學課堂環(huán)境付諸實施。與之前的集體備課、預實驗及試講不同,這次小組成員全都“以教師自居”,對其他小組的成員開展實驗教學;其他組的組員則盡可能模仿中學生來進行聽講、操作、思考和提問。負責模擬教學的小組一般提前一小時到達實驗室進行課前的各種準備工作,如擺放實驗用品、分發(fā)實驗材料、制作示教裝片、調試課件、書寫板書等。教學開始,則由主講的幾位“教師”按照順序上臺講課,在一堂課的時間內完成本次實驗的教學任務,包括導入、原理分析、步驟講解、巡堂指導、結果分析以及補充練習、作業(yè)評改等。模擬教學是學生實踐教學的最后階段,也是最具挑戰(zhàn)性的階段。學生經過前期的細致準備,又是第一次“當老師”,興致勃勃而又略顯緊張,但一般都比試講有很大提高;同時因為面對的是全班同學,比起小組內試講,難免又會出現新的問題,有些是共性的,有些是個人的,值得在小組教學結束后深入分析和探討。

4.3 教學評議  鑒于模擬教學中會出現各種問題,任課教師在學生模擬教學結束后,立即組織全班同學進行教學評議,交流教學體會、聽課感受并分析討論教學中的問題和解決對策。在教學評議中,先請本堂實驗課的“講課教師”和其所在組組員談談剛才教學的體會,和小組在整個實驗教學的設計理念以及準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感受。這是一個很好的引子,之后聽課的同學也對本次實驗教學表達自己的看法或是向主講小組提問,最后由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實驗教學中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并展開深入討論。如:實驗教學要多考慮學生的實際、提問要適時并有反饋語、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要適當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各抒己見,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甚至感受新課程與傳統(tǒng)教學的碰撞,從而打開教學思路,能真正認同新課程的各種理念,這無疑將有助于學生將其內化在自己的教學行為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實驗教學水平。最后,因課堂討論時間有限,也為了讓學生更系統(tǒng)總結自己的教學體會,作為教學評議的延伸,要求每名進行教學的學生和聽課的學生分別寫出教學后記和聽課筆記,深入總結分析實驗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梢,教學評議是實現“實驗教學法”課程目標的關鍵階段。

需要補充說明是,課程教學內容中關于“探索影響酶反應的因素”和“研究性課題開題報告”的實施過程與上述過程有些差異。前者是一個作為“自主設計實驗”、后者是作為中學“綜合活動課程”一部分來進行模擬教學的。因而,前者需要在集體備課前要求其他模擬學生的小組提交實驗設計方案,之后才能據此進行實驗教學設計,同時模擬課堂上,“教師”引導各小組把自己的實驗方案展示并實施,再組織各小組進行結果交流討論,充分體現學生在此次實驗中的“自主性”。而研究性開題報告則要求各小組按照中學生特點,模擬中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確定一個與生物相關的研究性課題,按照規(guī)范格式撰寫開題報告,并參加模擬開題答辯會,初步體驗現今中學開展實施的研究性課程。

5.課程評價

通過課程實施的介紹,可以發(fā)現本課程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實踐性極強,因而,課程評價也就不能只采用傳統(tǒng)的紙筆考試,本著“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原則,采取注重過程和學生發(fā)展的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具體由以下幾方面構成。

5.1 教師評價  包括平時表現和期末考核兩方面。教師根據學生實驗教學課全過程中的表現,并在了解學生原來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課程結束后實驗教學能力的發(fā)展水平,以促進學生進步的眼光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教師評價。教師如果能全程參與本課程學生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就對每一個組員都有一定的了解,將每個學生在各環(huán)節(jié)中的表現記錄下來,并進行前后比較,而不僅是在小組成員之間簡單地比較,這樣側重于發(fā)展的評價方式正是中學評價學生的改革方向,這種方式評價利于學生接受和其繼續(xù)發(fā)展,如果學生能夠認同并應用于今后自己的教學中,也是本課程的又一收獲。此外,平時作業(yè),即實驗教學設計(要求每人每個實驗都有教案,其中自己組負責的那次實驗要求為祥案,其余為簡案)、教學后記和聽課體會以及實驗課繪圖作業(yè)等的成績,這方面則根據學生完成的態(tài)度、水平等評定成績。為此,作為一門課程,可以在期末適當命題測試,或者就給定實驗撰寫教學設計,作為期末考核,綜合平時成績,作為教師評價成績。

5.2 學生評價  包括組間互評、組內互評和學生自評三方面。

學生教學始終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從集體備課到正式講課,整個過程無不凝聚著小組每個成員的努力。通過合作,成員之間更加了解,這也使得學生之間的評價更有意義,因此,可以設計實驗教學的組間互評、組內互評和學生自評的評價量表,每次模擬教學結束后統(tǒng)一填寫。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將學生的互評、自評作為評價的一部分是適應當前的教學評價改革進行的有益嘗試。實踐表明,學生自評是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且最關鍵的是開展學生自評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而將學生作為評價主體也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更好的實現本課程的目標。

5.3 其他評價 除了上述兩方面的評價外,根據實驗教學的特點,還可以通過發(fā)放《實驗教學能力問卷》以及參考之后進行的教育實習表現等來補充完善本課程的評價。

6.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這門《生物學實驗教法》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方法等逐步完善,課程的目標得到了很好的實現,教學效果良好,修讀學生的實驗教學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教育實習和工作崗位上都表現出比較強的實驗教學能力和發(fā)展?jié)摿。因此,我們認為,在高等師范院校生物系開設類似的課程,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對生物學準教師的培養(yǎng)是一條新的途徑。

6.2 建議

由于在大多數師范院校尚未開設類似課程,在此我們將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整理如下,作為建議供相關人員參考。

6.2.1 師資準備  在教師資源充裕的情況下,最好由專職教師開設本門課程,以保證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課程教學與指導;一般剛開設此課程時,也可以由教學法教師兼任主講教師,并由生物課程與教學論的研究生擔任助教,一起開展教學活動。教學所需資源,如實驗室、儀器設備等,一般都比較簡略,可以在高校的普通生物學或植物、動物學學生實驗室中進行。

6.2.2 實施要點  為了保證課程目標得到切實貫徹,在本課程實施中,應注意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教師要發(fā)揮主導性,盡量多參與學生的前期教學準備工作,如集體備課、預實驗、試講等環(huán)節(jié),雖然多是在課堂模擬教學之外進行,但教師應盡可能參加,并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引導,根據以往的情況,提出一些改進建議,這樣才能了解學生實驗教學能力的發(fā)展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同時,本著“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鍛煉”的原則,對于不太善于表達和對講臺緊張的同學,給予一定的鼓勵和機會,讓他們能在小組合作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二是學生要發(fā)揮主動性,以自主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各項教學活動,遇到問題首先是自己查找資料、思考討論并在實踐中探索解決辦法,充分發(fā)掘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通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讓每個學生都發(fā)揮各自特長,并有意識地對薄弱的能力進行鍛煉,讓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從而提高對實驗教學的熱情,增強學生自主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動力。

三是要注重師生互動,努力營造討論交流的氛圍,始終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提倡教師與學生、模擬“教師”與模擬“學生”、小組內部、小組之間等多個群體間的討論;努力拓展集體備課、試講、模擬教學評議等口頭交流和提交教學設計、教學后記、聽課體會等書面材料,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討論交流,加深對實驗教學理解,提高實驗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 林陳涌,童麗珠,生物學實驗教學能力重要性評估比較研究,(臺灣)師大學報,2001,Vol45(2),21~38。

[2] 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3] 盧祥云,吳金男,郭崇先,改革實踐體系,提高生物實驗能力,常熟高專學報,1999,6,Vol13(6),60~62。

[4]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中學生命科學課程標準(試行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5] 汪忠,劉恩山主編,生物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

[6] 袁鳳祥,李江,中學生物學教材教法實驗教學初探,撫州師專學報,2001,9,Vol20(3),79~81。

[7] 張榮華,準教師生物實驗能力重要性評估的初步研究,生物學雜志,2004,6,Vol21(3),45~48。

[8] 鄭曉蕙,生物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6。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183817.html

相關閱讀:分析“問題切入”在生物教學中運用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