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華
人愉快時,面呈笑容,哀痛時放出悲聲,這種內(nèi)心情感也能在中國書法里表現(xiàn)出來,像在詩歌音樂里那樣。別的民族寫字還沒有能達到這種境地的。中國的書法何以會有這種特點?
唐代韓愈在他的《送高閑上人序》里說:“
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fā)之。觀于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zhàn)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后世。”
張旭的書法不但抒寫自己的情感,也表現(xiàn)出自然界各種變動的形象。但這些形象是通過他的情感所體會的,是“
可喜可愕”
的;他在表達自己的情感中同時反映出或暗示著自然界的各種形象;蚪柚@些形象的概括來暗示著他自己對這些形象的情感。這些形象在他的書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畫,而是情景交融的“
意境”
,像中國畫,更像音樂,像舞蹈,像優(yōu)美的建筑。
現(xiàn)在我們再引一段書家自己的表白。后漢大書家蔡邕說:“
凡欲結構字體,皆須象其一物,若鳥之形,若蟲食禾,若山若樹,縱橫有托,運用合度,方可謂書。”
元代趙子昂寫“
子”
字時,先習畫鳥飛之形,使“
子”
字有這鳥飛形象的暗示。他寫“
為”
字時,習畫鼠形數(shù)種,窮極它的變化。如他從“
為”
字得到“
鼠”
形的暗示,因而積極地觀察鼠的生動形象,吸取著深一層的對生命形象的構思,使“
為”
字更有生氣、更有意味、內(nèi)容更豐富。這字已不僅是一個表達概念的符號,而是一個表現(xiàn)生命的單位,書家用字的結構來表達物象的結構和生氣勃勃的動作了。
這個生氣勃勃的自然界的形象,它的本來的形體和生命,是由什么構成的呢?常識告訴我們:一個有生命的軀體是由骨、肉、筋、血構成的。“
骨”
是生物體最基本的間架,由于骨,一個生物體才能站立起來和行動。附在骨上的筋是一切動作的主持者,筋是我們運動感的源泉。敷在骨筋外面的肉,包裹著它們而使一個生命體有了形象。流貫在筋肉中的血液營養(yǎng)著、滋潤著全部形體。有了骨、筋、肉、血,一個生命體誕生了。中國古代的書家要想使“
字”
也表現(xiàn)生命,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就須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現(xiàn)出一個生命體的骨、筋、肉、血的感覺來。但在這里不是完全像繪畫,直接模示客觀形體,而是通過較抽象的點、線、筆畫,使我們從情感和想象里體會到客體形象里的骨、筋、肉、血,就像音樂和建筑也能通過訴之于我們情感及身體直感的形象來啟示人類的生活內(nèi)容和意義。
中國人寫的字,能夠成為藝術品,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國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國人用的筆。許慎《說文》序解釋文字的定義說: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文和字是不同的。單體的字,像水木,是“
文”
,復體的字,象江河杞柳,是“
字”
,是由“
形聲相益,孽乳而浸多”
來的。寫字在古代正確的稱呼是“
書”
。書者如也,書的任務是如,寫出來的字要“
如”
我們心中對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用抽象的點畫表出“
物象之本”
,這也就是說物象中的“
文”
,就是交織在一個物象里或物象和物象的相互關系里的條理:長短、大小、疏密、朝揖、應接、向背、穿插等等的規(guī)律和結構。而這個被把握到的“
文”
,同時又反映著人對它們的情感反應。這種“
因情生文,因文見情”
的字就升華到藝術境界,具有藝術價值而成為美學的對象了。
第二個主要因素是筆。書字從聿,聿就是筆,篆文,像手把筆,筆桿下扎了毛。殷朝人就有了筆,這個特殊的工具才使中國人的書法有可能成為一種世界獨特的藝術,也使中國畫有了獨特的風格。中國人的筆是把獸毛捆縛起做成的。它鋪毫抽鋒,極富彈性,所以巨細收縱,變化無窮。這是歐洲人用管筆、鋼筆、鉛筆以及油畫筆所不能比的。從殷朝發(fā)明了和運用了這支筆,創(chuàng)造了書法藝術,歷代不斷有偉大的發(fā)展,到唐代各門藝術,都發(fā)展到極盛的時候。
(節(jié)選自《美學散步》)
1.
下列對文本信息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3
分)
A
.人們有了某種情感體驗,都會借助笑、哭或其他方式將其表達出來。
B
.詩歌、音樂是人們用來表達或悲或喜或樂或憂的情感的,而中國書法也有這
種功能。
C
.中國漢字書法能表達書寫者的情感體驗,這是其他民族的文字很難達到的境
界。
D
.哭、笑、音樂、詩歌和中國書法在表達情感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一樣的。
2.
下列對文中引述韓愈的一段話要達到的目的的分析,最準確的一項是(
)(3
分)
A
.張旭性情易于躁動,“
喜怒窘窮”
,賦予他作為書家特有的藝術氣質(zhì)。
B
.張旭看待外物,往往視角獨特,常能在靜處見動,于不變中見到變化。
C
.張旭的書法在表達自然物象的同時表達著自己豐富的情感體驗。
D
.張旭筆下的形象因為浸潤著他豐富而變化的情感而“
可喜可愕”
。
3.
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中國書法啟示人類的生活內(nèi)容和意義,是通過訴之于我們情感及身體直感的形象來實現(xiàn)的。
B
.在表現(xiàn)生命的形式上,中國書法更像音樂和建筑,因為書法、音樂和建筑都需借助抽象的手段。
C
.中國書法不是直接描繪客觀物象的形體,這就決定它在表現(xiàn)生命上和繪畫有著明顯的不同。
D
.“
漢字的初始時是象形文字”
和“
中國特殊的書寫工具”
注定了中國書法要成為藝術品。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答案網(wǎng)整理
1.D
(“
在表達情感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一樣的”
漠視了其間的差異,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2.C
(注意理據(jù)之間關系的把握)
3.D
(邏輯錯誤,它們只是外因,忽視了主體原因)
1
.下列各項中,不符合本文作者所理解的“
一筆”“
一畫”
的一項是
A
.王獻之的行草被稱為“
一筆書”
,其代表作《中秋帖》字字相連,筆勢連續(xù)不斷,宛如滔滔江河,一瀉千里,縱然偶有不連,但氣勢不斷。
B
.東漢書法家張芝將杜度、崔瑗等的草書筆法加以變化,創(chuàng)造“
今草”
。其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貫通,隔行不斷,被稱為“
一筆飛白”
。
C
.南朝畫家陸探微的“
一筆畫”
將草書行筆運勢的特點引入繪畫,使繪畫的線條彼此呼應,靈活運轉,氣脈相連,給人以渾然一體的藝術享受。
D
.北宋畫家戚文秀的《清濟灌河圖》中有一筆長線從畫的邊際起,通貫于波浪之間,隨波曲折翻騰,綿延五丈余,卻并沒有擾亂整個畫面中的其他線條。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張旭有動于心時就寫草書,看到天地間各種可喜可愕的變化時也會寓之于書,這證明中國書法確實可以用來表現(xiàn)書寫者的喜怒哀樂等情感。
B
.中國人寫的字有可能成為一種世界獨特的藝術,使用毛筆是一個重要原因。毛筆的特點使其可以巨細收縱,變化無窮,這是管筆、鋼筆、鉛筆和油畫筆所不能比的。
C
.來源于“
永”
字筆畫的“
永字八法”
,如高峰墜石、牽韁勒馬,反映著物象里的“
勢”
和生命的運動,顯示著力量,使中國書法具有了壯美的傾向。
D
.漢字點畫間的空白處也是妙境,與筆畫具有同等的藝術價值,二者虛實相生,使?jié)h字成為一個藝術品,并在各種不同的字體里表現(xiàn)出不同的空間美。
3
.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漢字起始是象形的,書法家能從觀察、感受各種生命形態(tài)中獲得啟發(fā),這是中國書
法有可能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成為藝術品的一個重要原因。
B
.“
書者,如也。”
書的任務就是如,因此書法家要像趙子昂寫“
子”
字時習畫鳥飛之形那樣,通過模寫客體的形象來準確表現(xiàn)文字所象之形。
C
.中國書法與繪畫、音樂等有相通之處,它們都是運用較少的基本元素,如筆畫、線、條、樂音等,加以千變?nèi)f化,來表現(xiàn)豐富的內(nèi)心情感和世界諸形相。
D
.中國書法的用筆變化多樣,講究以筆畫之“
勢”
傳達出物象之“
勢”
,而懸腕中鋒,有助于將全身之力集中于筆端,使柔軟的毛筆能寫出具有力度感的字。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D
(原文作者所理解的“
一筆”“
一畫”“
并不真是一條不斷的線紋”
)
2.C
(C
項與原文“
點如高峰墜石”
、橫畫似“
牽韁勒馬”
內(nèi)容不符)
3.B
(B
項對“
書者,如也”
的理解有誤,“
如”
的意思是寫出來的字要如我們心中對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并不是直接模示客觀形體,準確表現(xiàn)文字所象之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492533.html
相關閱讀:季羨林《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閱讀答案
《歷史性的活化、延伸與推進》閱讀答案
在詩與思的辯難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來自同樣“富有熱情與痛
《墨家剎那輝煌之后為何在歷史上失蹤了?》閱讀答案及解題指導
宗白華《悲劇的與幽默的人生態(tài)度》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