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一篇文章說到了隨順直覺的行動效果,我們再看看通過什么方式可以讓我們跟直覺有個直接的接觸。
我們心中有個一直為我們所忽略的聲音,有多少人曾聽見過?舉例來說,有多少人在心中有個聲音說想要做某個工作的時候,卻又想出一堆理由告訴自己,自己不能去做這份工作?還是因為要想出“原因”來做這份工作比較難?把自己硬生生的往后拉,遠比允許自己向前邁進所用的能量要多。想一想,當我們處于負面性能量時,我們是怎樣的感受到自己能量在流失;而處在正面性的能量中,我們又是如何的感受到一種激揚、得到激勵的感受----而事情又進行得如何的順利。
也許我們真的要辭職,想去追求長久以來的某個興趣或是一項嗜好。也許我們察覺到我們的內心在對自己說這挻可行的,因為我們聽說在這領域上已經有很多人成功了,而來自宇宙中的指引也在告訴我們,這是條正確的道路。直覺向我們招手,要讓我們走上這條未來的路,這些事都是因為我們愛著、想做的,才會來到我們的心中。當隨順內在的聲音后,我們會看見每個地方都為我們敞開大門。而如果我們遇到關著的門,那是宇宙在告訴我們還有另一條更好的路,我們不需要一直想敲開那扇關著的門。為我們開放的門有好多好多呢!
直覺在此時此刻對我們說話。藉由一份迫切感、靈光一現、洞見、情感來對我們說話,而這些都是進入直覺的幾個特定方向。若要聽見直覺的聲音,我們就必得聆聽、關注于我們內在靈感和情感的世界。如果我們強迫自己做某件事,但是我們的感覺卻迫切的要我們去做另一件事時,我們就是沒有關注在直覺之上。直覺從不間斷的在對我們說話,在每一刻里告訴我們要怎么做才能開放自己的能量,它總是指引我們往走上更生氣盎然、更生機蓬勃、更高善的道路。
我們的理智也許常常會與我們的直覺交戰(zhàn)。而我們也許被教以“嘉許我們的理智”。因為我們的文化、科學及現今的世界都是以發(fā)展理性、邏輯心靈為導向。但別忘了,我們一些偉大的發(fā)明,比如:收音機、電燈、電視..都是藉由理智和直覺的整合而達成的。理智能被高度的發(fā)展;它總想握有掌控權。它也能感受到直覺帶來的威脅。比如說我們有些信念:“如果事情進行得太過順利,那一定是不對的”或“我若不努力工作的話,這件事的結果一定不會有什么價值”。這就是理智所控制的方法。
理智喜歡以邏輯思考的方式籌劃所有的事。而直覺則充滿了自發(fā)性。懂得變通是很重要的。若我們頑固的堅持著原先預訂的計劃,可能就會錯失掉許多來自直覺的訊息,這些訊息可以讓事情更容易達成。當我們發(fā)現自己在做某件事時,有種抗拒之心,停下來問問自己:“若不做這件事,那什么事情是你現在想去做的?”因為這個時候,可能是這件事并非我們的最佳選擇,而時機也可能不太對。如果我們能在每一刻都能信任我們的感覺,并據之以行動,那么我們將能隨順我們的直覺,并與天地相唱和。
理智扮演著一個角色:明確的訂定計劃,決定目的地,然后實際行動。理智就像是一艘船的船長,他必須詳讀航海圖、計劃、然后掌舵、揚帆。而天候和海上的各種狀況,當然也是此行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船長必須時時刻刻都能懂得變通,并也能按照計劃的指導方針前進。理智是船長,直覺則告訴我們前方可能的暴風雨、繞路避開的路(或是捷徑),直覺監(jiān)視著即將要走的既定路線,以便在一些關鍵的時刻將最佳的路線提供給我們。運用我們的理智來訂定計劃,讓自己走得更高更遠。集中我們的意志力、意向,向更高更遠處邁進--是運用理智的極致,它使我們一直在既定的路線上,設定目的地并與這個世界產生互動。而如果我們依循著我們的感覺、預感、內在的迫切感、深層的欲望,它們則會使我們能以最迅速、最容易的方式達成我們要完成的事。
比方說,某人想得到一份新工作。如果他釋放掉這個意念并持續(xù)的在心中勾勒這個畫面,直覺會提供指引。有一天,當他循著一種游戲性的迫切感,外出散步。也許碰到某個人,又也許腦海中閃進一個靈感,而事情就這么起頭了。理智也許會嘗試邏輯性地構筑一條路,但卻找不到方法能行得通。隨順你的感覺及直覺是需要有很大的信任的,因為直覺通常一次只會告訴我們,下一步該怎么走。
我們可以藉由學習去聆聽你感覺并據之以行動的方式來開放我們的直覺。當我們心中有一種想要去做某件事的沖動時,去做!不要強迫我們自己做一件我們并不喜歡的工作----聽從我們的感覺,開始對各種新的謀生方法開放。要依感覺而行動,也許是需要我們信心的一躍的;仡欉^去那些我們遵循內在的迫切感而行動,而最后自己也驚訝于事情竟然成功了的那些時刻。
依從直覺需要相當的信任和信心。要深入的發(fā)展這份特質,我們可以回到過去,去看那些我們信賴自己,聽從自己心中的聲音,并據之以行動的那些事情。要依直覺而行動也需要彈性、變通和自發(fā)性。同樣的,若我們想要發(fā)展這個特質,回到過去那些我們懂得變通,放下既定計劃而事情進行的比預期更好的時刻。如果我們想要增加產量,就讓自己傾聽內在的聲音,然后據之以行動。讓自己去玩。讓自己去做我們一直想去的事。再做一次孩子。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出歡樂,我們將會發(fā)現那創(chuàng)造性的能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被喚醒、而澎湃、奔流不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jiaolian/10653.html
相關閱讀:彼得原理
如何當好下屬的教練?
智慧就在歡笑間
NLP教練技術的四種文化
教練世紀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