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呂特伯夫的貧困_詩歌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呂特伯夫的貧困

[法國]呂特伯夫

談起我的貧困,

心中有千言萬語,

但不知從何說起。

我坦誠地以上帝的名義

請您,法蘭西王,給我恩賜,

假如您有慈悲之心,

我一無所有,

全憑東求西借度曰,

可是現(xiàn)在誰也不再借給我了,

因為他們知道我是個窮光蛋有借無還,

您不止一次去國外觀光,

在您身上寄托著我全部希望。

時光如此緩慢,

而我的家人偏偏是大肚漢,

誰也不知道為我節(jié)省點米錢。

我總是吃人家的閉門羹,

要么就是讓人家給臉色看:

人人都知道守護自己的財產(chǎn)。

我差點含恨而死,

而您,我的好國王,卻在兩次旅行中

帶走那些財主富人,使他們離我越來越遠。

您遠去突尼斯朝拜圣顏,

可那個國度十分野蠻,

那里的人根本不相信基督的尊嚴。

……

沒有人向我伸出援助的手施舍點米錢,

凍得我直咳漱,餓得我打哈欠,

我差點饑寒而死窘困至極點,

我身上無衣,炕上沒席,

即使收容院也沒有我這般可憐。

陛下,我不知這是何因緣,

根本不清楚什么是褥墊,

炕上除了幾把草,

便是冷冰冰的土面。

陛下,我要讓您知道,

我沒有面包半片,

我所在的巴黎到處都是豪華的門面,

卻沒有我的一丁點兒財產(chǎn)。

上帝有眼卻看不見,或者是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我的處境越慘就越把上帝懷念,

他怎么除了他自己沒造一個慈悲的心肝。

我們思念圣父,上帝卻把我們忘在腦后,

因為可惡的時光把我拋得老遠老遠,

它把我的家搞得空空如也,

我不再相信什么信念,

你瞧反正我是個窮光蛋。

(葛雷譯)

【賞析】

呂特伯夫是法國中世紀維庸之前最重要的市民詩人。他出身貧寒,用簡陋的小提琴或沿街賣唱,或到貴族的府邸演唱以謀生活。呂特伯夫生活潦倒卻又嗜酒嗜賭,因此大部分時間他只能靠巴黎顯貴們的施舍過日。但?斯女神似乎偏愛垂青于他,即使生活如此落魄不堪,呂特伯夫仍然創(chuàng)作了大量流傳不衰的個人抒情詩。

呂特伯夫本是其化名,意為“粗牛”的意思,他曾自嘲地稱自己的創(chuàng)作為“粗人寫的作品當然粗俗”,“因為他是粗人,他下筆時也粗”。但正是呂特伯夫所謂的“粗俗”使中世紀詩歌創(chuàng)風(fēng)大變,把詩歌從理想式的高雅騎士愛情傳奇拉回到現(xiàn)實中來。呂特伯夫的“粗俗”是現(xiàn)實主義的先聲,他開詩人寫自我的風(fēng)氣之先,其懺悔式的抒情和抨擊式的諷刺對后代頗有影響。

該詩《呂特伯夫的貧困》寫于圣路易九世第八次十字軍東征之時,由于呂特伯夫在巴黎長期依靠王公貴族們的施舍度日,圣路易率軍東征之后,呂特伯夫的生計便失去保障,使他及家人陷入極端困境之中!秴翁夭虻呢毨А凡粌H是呂特伯夫饑寒交迫生活的現(xiàn)實寫照,并且如實反映了當時市民階層在宗教力量煽動之下對十字軍東征的盲目熱情。

該詩起首,呂特伯夫就感慨他的貧困已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他“全憑東求西借度日”,但“現(xiàn)在誰也不再借給我了”,因為“他們知道我是個窮光蛋有借無還”。故負債累累卻又無能為力的呂特伯夫“總是吃人家的閉門羹&rdquo,心靈雞湯;,看人家的臉色,并最終落到詩歌第三節(jié)所描述的那般惹人側(cè)目的田地:“沒有人向我伸出援助的手施舍點米錢,/凍得我直咳嗷,餓得我打呵欠,/我差點饑寒而死窘困至極點,/我身上無衣,炕上沒席,/即使是收容院也沒有我這般可憐。”

在呂特伯夫眼里,巴黎雖然提供給了他寄人籬下、茍延殘喘的機會,但其小市民特有的經(jīng)歷使其切身體會到了現(xiàn)實社會的貧富不均,他寫道:“我所在的巴黎到處是豪華的門面,/卻沒有我的一丁兒財產(chǎn)。”而其詩人般的感性又使其意識到了宗教欺世盜名的本性,他不由得在詩歌最后一節(jié)悲戚地感慨道:“我們思念圣父,上帝卻把我們忘在腦后……”因此最后呂特伯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毅然拋卻了對上帝的信念,他以諧謔的口吻寫道:“我不再相信什么信念,/你瞧反正我是個窮光蛋。”總的說來,對宗教的嘲諷以及對貧富不均的控訴構(gòu)成了呂特伯夫詩中濃重的現(xiàn)實主義色彩,呂特伯夫的一貧如洗體現(xiàn)了十字軍東征時代整個市民階層的貧苦。

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呂特伯夫雖然看見了巴黎燈紅酒綠之下家徒四壁的慘境,但一無所長的他在意識到了宗教安慰如同海市蜃樓的本性之后,仍然把“法蘭西王”當作其最后的救命稻草。他的落魄和寄生蟲似的生活方式最終決定了他對朱門富豪猶豫不決和充滿矛盾的態(tài)度。本詩僅短短四節(jié),卻每節(jié)都有呂特伯夫?qū)κヂ芬拙攀赖暮舾妫?ldquo;陛下,我要讓您知道,/我沒有面包半片”,因為“在您身上寄托著我全部希望”。

富有諷刺意味的是此刻的圣路易九世可能已完全聽不到了呂特伯夫的呼告。根據(jù)歷載,十字軍在13世紀已成強弩之末。第七次(1248-1254)和第八次(1270)十字軍皆由法王路易九世(1226-1270在位)發(fā)動、領(lǐng)導(dǎo)。第七次十字軍進攻埃及慘敗,路易被俘,1250年以大筆贖金贖回。第八次十字軍進攻北非突尼斯,路易九世在軍中罹疫身亡,軍士敗退。這兩次東征即為本詩中所提到的兩次“旅行”。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呂特伯夫三次在本詩中以中性詞匯“觀光”、“旅行”和褒義詞“朝拜圣顏”來形容十字軍東征這場橫跨整個中世紀的世紀血戰(zhàn),可見當時市民階層對十字軍東征的盲目熱情。公元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克萊蒙號召前來聽教的教眾前去討伐被回教徒占領(lǐng)的圣地耶路撒冷,他說“那片圣地被卑賤的奴隸奴役著,你們的職責就是把圣地從野蠻人手里拯救出來”?駸岬慕掏絺儽唤袒蕵O富煽動性的演講激起了熱情,他們堅信完成了這項任務(wù)就能得到上帝的寬恕,他們紛紛領(lǐng)取十字的標志。不久后,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開始,一場轟轟烈烈的漫長戰(zhàn)役就此拉開序幕。教皇的初衷是希望打擊穆斯林對基督教的蠶食,但隨即十字軍東征從一場為理想——即“天朝王國”——而奮斗的戰(zhàn)役淪為被統(tǒng)治階級利用進行掠奪的工具。但在廣大市民眼中,這仍是一場“朝拜圣顏”的正義之戰(zhàn),即使聰明如呂特伯夫也依然認為圣路易九世發(fā)起的對突尼斯的第八次十字軍東征是一場“維護基督的尊嚴”的戰(zhàn)斗。另外,正如恩格斯在談到十字軍東征的結(jié)果時指出的那樣:“十字軍東征的結(jié)果是貴族階級的削弱,市民階級和王權(quán)的加強以及農(nóng)奴解放的開始。”因為十字軍東征期間,封建主為籌措戰(zhàn)費急需金錢,曾讓部分農(nóng)民以金錢贖買自由,或減輕部分封建義務(wù);有些封建主在戰(zhàn)爭中死亡了,他們的農(nóng)奴也往往得到了自由。而封建主參加十字軍,遠離家鄉(xiāng),其中不少人戰(zhàn)死,不少人定居?xùn)|方,因而削弱了西歐的封建割據(jù)勢力,有利于加強王權(quán)。故呂特伯夫不由得埋怨他心中的“法蘭西王”:“而您,我的好國王,卻在兩次旅行中/帶走那些財主富人,使他們離我越來越遠。”但這些封建主的離開無形中加強了市民階層的力量和發(fā)展。因此,《呂特伯夫的貧困》更是一首關(guān)于十字軍東征的現(xiàn)實主義詩歌,它一方面體現(xiàn)了十字軍東征后市民的貧困潦倒,一方面如實反映了市民階層對這個充滿悖論的征戰(zhàn)的矛盾態(tài)度。

總的說來,全詩讓人體會最深刻的是詩人生活的艱辛,但呂特伯夫的獨到之處在于他對如此潦倒生活的超然詼諧的態(tài)度。一句“時光如此緩慢,/而我的家人偏偏是大肚漢,/誰也不知道為我節(jié)省點米錢”不由得讓人感慨其詩歌內(nèi)在的幽默和詩人苦中作樂、自我調(diào)侃的勇氣,故呂特伯夫的詩歌“粗俗”卻并不庸俗,通俗卻并不流俗,他的“俗”使他真正成為市民詩歌的領(lǐng)軍人物。(何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ju/176941.html

相關(guān)閱讀:杜甫《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原文及翻譯
季節(jié)_詩歌鑒賞
拉伊莎_詩歌鑒賞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荷笠?guī)﹃,青山獨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