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歌
[美國]約翰•狄金森
來,勇敢的美利堅人,手拉著手,
大膽去回應(yīng)吧,美好的自由在招手;
殘暴的行為壓不住正義的呼聲。
也玷辱不了美利堅的好名聲。
我們生于自由也將生活在自由里,
我們的錢包已裝滿金錢,
沉著,朋友們,沉著,
給錢不是當(dāng)奴隸,只為作個自由人。
讓我們向可敬的先輩們歡呼,
他們勇敢地奔向未知的地帶;
為了自由,他們越過大洋,來到荒漠,
死后把自由和美名留給我們。
他們胸懷博大,敢蔑視一切危險,
他們崇高,明智,珍視生來的權(quán)利;
我們將虔誠地保留他們給予我們的遺產(chǎn),
決不破壞他們在陸上和海上的勞動成果。
先輩們用雙手種下的自由之樹,
并為它的壯大和尊嚴而生活;
滿懷喜悅他們高呼:“我們的愿望已滿足,
因為我們的子孫將采到我們辛勞的果實。”
官老爺和侍從即將蜂擁而至,
他們像蝗蟲摧殘當(dāng)年的收成;
假如我們得為別人揮霍而苦干,
太陽升起有何用,雨水下了也枉然。
那么,勇敢的美利堅人,手拉著手,
聯(lián)合則存,分裂則亡;
從事正義的事業(yè),我們必將成功,
因為上天贊許一切高尚的行為。
千秋萬代都將拍手贊嘆,
我們勇敢地支持我們的法律;
我們不怕死但不屑聽人使喚,
因為論自由蓋辱比痛苦更可怕。
讓我為我們君王的健康千杯,
為不列顛的光榮和財富干杯,
如她確有公正,我們真有自由,
那種光榮和財富就會永存不朽。
(林本椿等譯)
【賞析】
從約翰•狄金森的《自由之歌》到托馬斯•潘恩的《自由之樹》,從賓夕法尼亞到列克星敦,歌唱自由是那個時代的最強音。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自由對于“勇敢的美利堅人”而言,意味著什么?詩的前五節(jié)對此做出了回答。
自由是美好的,她代表“正義的呼聲”,是憑“殘暴的行為”壓抑不住的。在詩的開頭,詩人就號召“勇敢的美利堅人”為了不讓別人玷辱美利堅人酷愛自由的好名聲,大膽地“手拉著手”聯(lián)合起來,去回應(yīng)自由的召喚。
自由是一種信念。“我們生于自由也將生活在自由里”,自由是與生?來的財富,也是生活的必需品。人不能為金錢而生,人只能為自由而活。在第二小節(jié)中,詩人點出了生活目的的不同區(qū)分出了奴性與人性,“只為作個自由人”應(yīng)是人生活的最高目的。
自由是祖輩留下的遺產(chǎn)。在詩的第三到第五小節(jié),詩人把自由的內(nèi)涵向歷史的縱深拓展,通過設(shè)想先輩們的愿望,表明“美利堅人”酷愛自由的傳統(tǒng)。為了自由,“可敬的先輩們”勇敢地越過大洋,“奔向未知的地帶”,正是他們辛勤的耕耘和不懈的努力,在這片荒漠的土地上用雙手種下了“自由之樹”。為什么他們敢于“蔑視一切危險”,在這片荒漠種下“自由之樹”,并將她作為最尊重的遺產(chǎn)留給我們?那是因為“他們胸懷博大”,“他們崇高,明智,珍視生來的權(quán)利”,他們把“自由之樹”的壯大和尊嚴視作生命,他們因“我們的子孫將采到我們辛勞的果實”而自豪,他們也因此曾經(jīng)滿懷喜悅地高呼:“我們的愿望已滿足。”為此,我們不僅僅是向他們歡呼,我們必須“虔誠地保留他們給予我們的遺產(chǎn)”,“決不破壞他們在陸上和海上的勞動成果”,要像先輩們那樣珍惜他們留給我們的“自由和美名”,這是我們的責(zé)任。
自由意味著聯(lián)合。在前五節(jié)的鋪墊后,詩的后四節(jié)面對現(xiàn)實,向“勇敢的美利堅人”發(fā)出戰(zhàn)斗的號角。為什么即使太陽溫暖,雨水溫柔,我們的收成還是枉然呢?因為,我們在“為別人揮霍而苦干”,這些“官老爺和侍從”像蝗蟲那樣蜂擁而至,摧殘著我們的生活。詩人借用比喻揭示了北美人民生活不幸福的原因,是因為在殖民統(tǒng)治下,他們?失了先輩們留下的“自由之樹”。于是,“勇敢的美利堅人,手拉著手”,找回“自由之樹”成了不二的選項。“聯(lián)合則存,分裂則亡”作為四分五裂的殖民地人民必須接受的信條,盡管因此會激怒英國人和他們的美國朋友,但這是“正義的事業(yè)”,是“上天贊許”的“高尚的行為”,所以“我們必將成功”。我們?yōu)闋幦∽杂啥M行的“正義的事業(yè)”必將贏得“千秋萬代都將拍手贊嘆”,為了自由,“我們不怕死”,因為沒有自由的羞辱比痛苦更可怕。在詩的最后,詩人將自由比作“光榮和財富”,寄希望于不列顛和君王的“公正”,這表明詩人對宗主國尚存有幻想,與此后托馬斯•潘恩的戰(zhàn)斗精神相比,流露出時代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從中也體現(xiàn)了他的政治主張。他反對將新稅強加于殖民地的《湯森條例》,是賓夕法尼亞出席大陸議會的代表,促使憲法獲得批準(zhǔn)。但他也反對《獨立宣言》,心靈雞湯,并希望避免戰(zhàn)爭。他幻想通過不流血的方式得到他倡導(dǎo)的自由。
《自由之歌》作為美國的第一首愛國歌謠,曾經(jīng)在殖民地非常流行。殖民地人民正是通過齊聲歌唱的方式抒發(fā)了熱愛自由的集體感情并從中汲取集體的力量。(張麗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63760.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