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周去非《斗雞》原文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周去非《斗雞》原文

芥肩金距之技,見于傳而未之睹也。余還自西廣,道番禺,乃得見之。番禺人酷好斗雞,諸番人尤甚。雞之產(chǎn)番禺者,特鷙勁善斗。其人飼養(yǎng)亦甚有法,斗打之際,各有術(shù)數(shù),注以黃金,觀如堵墻也。凡雞,毛欲疏而短,頭欲豎而小,足欲直而大,身欲疏而長,目欲深而皮厚。徐步眈視,毅不妄動,望之如木雞。如此者,每斗必勝。人之養(yǎng)雞也,結(jié)草為墩,使立其上,則足常定而不傾。置米高于其頭,使聳膺高啄,則頭常豎而嘴利。割截冠,使敵雞無所施其嘴。剪刷尾羽,使臨斗易以盤旋。常以翎毛攪入雞喉,以去其涎,而掬米飼之,或以水噗兩腋。調(diào)飼一一有法。至其斗也,必令死斗,勝負一分,死生即異。蓋斗負則喪氣,終身不復(fù)能斗,即為鼎食矣。然常勝之雞,亦必早衰,以其每斗屢瀕死也。斗雞之法,約為三閑:始斗少頃,此雞失利,其主抱雞少休,去涎飲水,以養(yǎng)其氣,是為一閑;再斗而彼雞失利,彼主亦抱雞少休如前,養(yǎng)氣而復(fù)斗,又為一閑;最后一閑,兩主皆不得與,二雞之勝負生死決矣。雞始斗,奮擊用距,少倦則盤旋相啄。嘴牢不舍,副之以距。能多如果者必勝,其主喜見于色。番人之斗雞又乃甚焉,所謂“芥肩”、“金距”,真用之。其“芥肩”也,末芥子摻于雞之肩腋,兩雞半斗而倦,盤旋伺便,互刺頭腋下,翻身相啄,以有芥子能瞇敵雞之目,故用以取勝。其“金距”也,薄刃如爪,鑿柄于雞距,奮擊之始,一揮距,或至斷頭。蓋“金距”取于其始,“芥肩”取勝于其終。季孫于此能無怒耶?小人好勝,為此兇毒,使微物不得生,自三代已然。

周去非《斗雞》翻譯

芥肩金距這樣的技術(shù),在左傳中見過而從沒有親眼見過,我還是到了廣西,管轄番禺之后才能夠見到。番禺人非?釔鄱冯u,特別是諸番人。番禺產(chǎn)的雞,也特別善于打斗。那里的人飼養(yǎng)斗雞也很有辦法。斗雞打斗的時候,各自有各自的套路。下注的黃金,看起來堆的像一堵墻一樣。對于雞來說,雞毛要稀疏而且短,頭要豎著而且小,爪要筆直而且大,身體要寬大而且修長。雞目要深陷而且皮厚。步子緩慢,觀察目標,不輕舉妄動?瓷先ゾ拖駛木頭做的雞。這樣的斗雞,每次打斗都一定取勝。

人養(yǎng)雞的時候,用稻草扎個墩,讓斗雞站在上面,這樣雞爪就能掌握平衡,不容易摔倒。把米放在高于雞頭的地方,讓斗雞用力啄米,這樣雞頭就會常常豎著而且雞嘴鋒利。人還將斗雞的雞冠截掉一塊,這樣對方的斗雞就不能啄它的雞冠。剪掉一部分尾羽,能夠讓斗雞在打斗的時候方便盤旋。養(yǎng)雞人還會經(jīng)常用翎毛插入雞喉,除去雞的口水。而且用手捧著米喂養(yǎng),或者用水噗濕斗雞的兩腋,總之調(diào)教和飼養(yǎng)都有辦法的。

這樣訓(xùn)練出來的斗雞,到了該打斗的時候一定會死斗,當(dāng)勝負分出的時候,也就分出了生死。因為斗敗的雞已經(jīng)失去了斗志,終生不能在打斗了,所以就變成下鍋的食物了。但是常勝的斗雞,一定早早就衰弱了,因為打斗的時候經(jīng)常會被打的頻臨死亡。

因此,斗雞的時候,雙方約定中間有三次休息。開始少斗一會兒,某一只雞處于下風(fēng)了,主人抱著雞休息一會,除去口水,讓斗雞飲水,養(yǎng)養(yǎng)元氣。再斗一會兒,某一只雞處于下風(fēng),還跟前一次一樣休息一下,養(yǎng)養(yǎng)元氣。到第三次休息的時候,雙方主人都不能動了,然后兩只雞的勝負就決定了。

斗雞開始打斗的時候,用雞爪上的指甲攻擊,一會兒累了,開始繞著圈子用嘴啄對方。一旦啄住了就不松口,然后用腳踢。經(jīng)常這樣做的雞最后一定獲勝,主人也會很高興。

番禺人斗雞還有更過分的,叫做“芥肩”、“金距”,而且他們是真的用。所謂“芥肩”就是用芥末籽放在斗雞的腋下,兩只雞打到一半,都比較疲憊了,轉(zhuǎn)著圈找機會用嘴啄對方的腋下,如果有芥末籽,就會迷住對方斗雞的眼,這樣就能取勝了。而“金距”就是固定在雞爪趾甲上的很薄的刀刃。剛開始打斗的時候,雞爪一揮,有時候竟然能把對方斗雞的頭削掉。因此用“金距”在開始取得優(yōu)勢,用“芥肩”最后取勝。春秋時代的季孫子對于這樣的情況能不生氣么?小人為了取勝如此歹毒,致使生靈涂炭,從夏商周三代就已經(jīng)是這樣的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339851.html

相關(guān)閱讀: